血压值挺正常,怎么突然就心衰了?高血压患者一定别踩6个“坑”!
在我国,高血压患者将近3亿,几乎每10个人里就有3个患者、4个高危人群。按理来说,这么常见的疾病应该引起重视才对,但实际上,这么多人里只有30.5%的患者被确诊;确诊者中只有46.4%接受了治疗;治疗的人群中也只有29.6%能把血压控制好。
轻视高血压的危害,忽略降压的作用,比患病本身更可怕!正是在日复一日的放任之中,原本可以几十年保持平稳的血压,分分会变成可怕的“杀手”!
1
6个错误,
让“平稳”的血压变心衰
案例
63岁的王先生6年前第一次发现高血压,但当时没有在意,一年后出现症状才开始服药,中间还自行换药,偶尔测量血压,血压平均在140~145/80mmHg左右,然而半年前却突然发作急性心力衰竭,好不容易才抢救回来……
生活中,类似王先生这样,血压看似“平稳”却最终突然发作的事故屡屡发生,说到底还是因为犯错太多!
1
错误一:第一次发现不重视
原发性高血压95%都属于缓进型,病情发展比较漫长,初期可能仅有细小血管痉挛、收缩而导致血压暂时性升高,不表现出症状,但其对血管和器官的伤害却在不断累积。等到人们因为感觉不适而发现高血压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
所以第一次发现血压升高不等于刚刚患上高血压,千万要重视。正确做法是立即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尽量确定病因和病情发展程度。
如果程度较轻,可先进行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延缓用药;如果病情较重,已经出现心肌增厚、肾功能下降等,就需要马上服用降压药,不要再拖延。
越早控制好,对长期防治高血压发作越有利。
2
错误二:降压药总是“别人的好”
降压药主要原理,是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内皮素系统等,来调节血压。
总体来说降压药分为5大类,比如噻嗪类利尿剂降低收缩压更好;分子长效CCB可以纠正异常的血压波动节律;β受体阻滞剂可以可影响糖脂代谢等。
每种药物服用方法不同,而每个人适合的药物也可能不同,仅凭其他人降压效果好就自行换药,风险很大。首先不一定自己用就有效,其次可能因为不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而产生更大的危害。
3
错误三:测量血压不按时
人体每天的血压波动是有一定节律的,甚至由于高血压症型的不同,波动时间段和血压峰值也不一样,所以每天按时测量出的血压才有横向对比的价值,更能反映出真实的病情。
正常人血压在早6~10点,下午16~20点出现两次血压高峰,其余时间血压偏低,目前要求高血压患者在早上服药前和晚餐前应至少测量2次血压,间隔1分钟,然后取平均数。当然具体情况还需遵照医嘱。
4
错误四:体检忽视靶器官
很多人患高血压之后一直服药降压,血压值控制得还不错,就忽略了定期进行其他体检项目,比如病例中的王先生,正是因为忽视了心脏检查而没能有效预防心衰。
事实上高血压并发症往往才是高血压的致命之处,心、脑、肾都是容易受到破坏的靶器官,可能造成心肌肥大、脑缺血、肾功能减退等。高血压患者继发冠心病、心梗、脑梗和尿毒症的风险非常高,所以高血压才被称为“隐形杀手”。
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做高血糖、高血脂、心脏射血分数、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肾功能、常规尿检、脑部CT等检查,争取一旦出现靶器官受损就能尽快遏制。
5
错误五:降压数值不达标
2020年2月JAMA心脏病学子刊发表的一项高血压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糖尿病和心血管高风险的中老年人群中,血压降至120mmHg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27%,强化降压可将寿命延长6个月至3年。
正常人的血压不超过140/90mmHg,而高血压患者降压到130/80mmHg左右效果更好,老年人根据身体状况,可适当放宽到150/90mmHg左右。以下是具体的各类人群降压目标值的参考标准:
6
错误六:服药量从无变化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中经常同时使用1种以上的药物联合降压,这样副作用反而更小,降压效果更好,但药物的剂量配比要求也更加精细,可能需要不断调整。
此外,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环境变差,高血压很可能不断恶化,也需要加大用药量或调整用药方案。像王先生这样不寻求医生指导,数年保持同样的服药量,就没能兼顾到保护靶器官的问题,以致于血压看似平稳了,但并发症却没能防住。
2
这些生活习惯 是
高血压发作的“加速器”
高血压是慢性病,病情发展可能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有些病人血压控制得好,可能终生不发作;而有些病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则可能变成高血压发作的“加速器”!
1
早早起床锻炼
一方面,清晨起床后人们普遍血压升高,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波动更加明显,此时锻炼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另一方面,秋季以后天气越来越冷,早上日出较晚,冷空气容易刺激神经兴奋、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血压升高。
【建议】等日出或气温升高之后再进行锻炼,锻炼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还要避免短跑、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
2
经常性憋尿、便秘
憋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之后排尿时,容易使迷走神经过度兴奋,促使脑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这一高一低的血压波动可能诱发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便秘也存在同样的风险,高血压患者因为便秘而用力排便时,容易让腹压和颅内压升高,血液流动加快,对血管压迫更大,甚至有血管破裂出血的几率。
【建议】高血压患者要避免憋尿和便秘,平时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以保障排便顺利。
3
爱吃肉、不吃菜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低脂饮食,如果脂肪摄入过量,容易造成血液粘滞系数增加,导致外周血管血流阻力增大,从而促使血压不断升高。
而日常饮食中,肥牛肉、五花肉、排骨肉、无鳞鱼等都是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特别是肥猪肉含动物性脂肪高达80%~90%,一定要少吃或不吃。
【建议】很多蔬菜富含钾元素,可帮助排出钠元素,起到调节血压并降低发作风险的作用。因此高血压患者尽量少吃肉、多吃菜。
4
精神紧张
人体在紧张、焦虑、烦躁、惊恐等精神状态下会刺激血压升高,发一次脾气就可能直接诱发脑梗、心梗、房颤等意外。有数据显示,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高血压发病情况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70%以上,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建议】平稳控压有助于改善精神紧张,反过来,稳定的情绪也是血压平稳的一大保障。大家可以通过与亲友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出门旅游等方式来缓解焦虑,辅助降压。
5
长期抽烟喝酒
约5%~10%的高血压是过量饮酒引起,大量酒精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令血压升高及血压波动性增大。而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除了引起神经兴奋,还会促使氧化应激发生,从而损害血管内膜,使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血压持续升高。
【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戒烟限酒,最好烟酒不沾。在服用降压药前后更要避免饮酒抽烟或吸入二手烟,以免消减药效。
吃螃蟹禁忌那么多,到底哪个是真的?不当心这些事,可能真的会吃出问题!
秋天这4件事,件件有害健康!医生提醒:学会这几招,天凉少生病
夫妻同时感染HPV却没发现?医生提醒:这种“疙瘩”提示患癌风险升高
女性这些习惯,或是妇科病高发的“罪魁祸首”!把握一个原则,赶走病菌不来扰
消除肩颈腰腿疼,中医有妙方!3招巧妙应对脑梗后遗症、面瘫、截瘫,少复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标签:张浩辕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