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生理疾病  早泄

四川农民工工作“成绩单”:农民工博物馆已完成整体规划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29日讯(记者 李丹)11月29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今冬明春农民工服务保障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胡斌作主发布。胡斌介绍,四川农民工工作取得多方面成效,包括农民工欠薪得到有效遏制、人力资源深度开发、信息平台逐步健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等。

  农民工欠薪得到有效遏制

  为1900多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322万元

  农民工欠薪得到有效遏制方面,一是四川统筹协调力度加大。省政府成立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召开了全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根治欠薪工作。

  二是源头和综合治理强化。在建工程项目台账覆盖七千余个。住建领域实名登记2370个项目,涉及28万名建筑工人。公布重大违法行为61件,纳入黑名单管理17件,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92件。

  三是督办整改得到落实。今年,省政府首次组织实施了对市(州)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专项考核,压紧压实各级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人社部门的牵头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省政府对被评为C级的市州政府负责同志进行了约谈。已经督办案件131件,为1900多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322万元;督办线索案件500余件,对114件欠薪案件查办情况启动“回头看”。

  四是根治欠薪夏季攻坚行动成效明显。共检查在建工程项目5229个,为4000名农民工追回工资6600余万元。截至目前,全省欠薪案件、涉及人数和金额分别同比下降43%、87%、88%。

  人力资源深度开发

  今年以来 全省共培训农民工87.4万余人次

  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方面,胡斌介绍,一是明确新时代农民工的新定位。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广大农民工既是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又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战略性作用凸显。全省上下把农民工作为战略性资源来定位,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推动。

  二是建立完善流动党组织。依托驻外联络机构、四川商会、农民工服务站和维权救助站等载体,在省内外农民工集中地建立农民工党组织。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各类农民工党组织389个,农民工服务站158个、维权救助站53个,发展农民工党员4202名。

  三是加快农民工人才培养。今年以来,全省共培训农民工87.4万余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4.2万人,储备优秀农民工8.9万名、农民工村干部2.5万名、农民工后备力量3.9万名。

  信息平台逐步健全

  农民工博物馆已完成整体规划

  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一是农民工“网上家园”上线运行。统建农民工服务网、蜀乡亲手机APP、农民工服务微信小程序“三位一体”的农民工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办事服务、互动交流三大服务,已于今年8月正式上线运行。

  二是农民工档案精准建立。通过全省统一开发建设农民工基本信息数据库,科学设置档案指标体系,强化部门数据协同,全面精准掌握农民工个人档案信息,为制定完善农民工政策措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三是农民工博物馆规划筹建。目前,农民工博物馆已完成整体规划,规划筹建中的农民工博物馆,将真实记录四川农民工的发展历程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历时贡献,永远,镌刻铭记农民工的历史记忆。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超过50万人

  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方面,胡斌介绍,一是专项服务常态化。去冬今春,全省累计开通农民工火车专列45趟,开行农民工客运专车4.6万余班次;走访慰问农民工及其家庭1370万人次、发放慰问品(金)1.7亿多元;集中办理各类证照120余万件次;开展农民工专场招聘活动千余场次,帮助100余万返乡农民工找到工作岗位。

  二是公共服务均等化。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超过50万人,约有5000余名随迁子女在四川参加高考;累计向农民工提供公租房10万余套,向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约30余万农民工受益。实现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申报率、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率、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健康检查率和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劳动者培训四个目标任务完成率超过95%。

  三是进城务工市民化。2018年,全省户籍人口9121.06万人,农村户籍人口5872.84万人,城镇户籍人口3248.22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86%,比2012年提升8.26个百分点,每年约有120—15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