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贩卖情怀 金曲难成佳作
因为经典歌曲的魅力,加上马思纯、霍建华的号召力,网评分只有5.3的《大约在冬季》,上映四天票房过亿。但不少看过的观众也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凡是拿歌名做片名的,十有八九都是烂片。”
算起来,把金曲改成电影,应该是高晓松引领的风潮。2014年,高晓松担任监制的电影《同桌的你》获得4.56亿的票房佳绩。2015年,何炅执导的《栀子花开》再次取得3.79亿元的票房。正是这两部作品的大卖,让市场敏锐地捕捉到了成功的风向,也让一大批音乐人蠢蠢欲动,开始跨界。
接下来,《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爱之初体验》《后来的我们》《为你写诗》等一系列音乐IP陆续被搬上大银幕。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一部作品能成为和当年的歌曲一样经典的佳作。其中,刘若英执导的《后来的我们》以5.9分位居此类电影口碑榜首,虽然票房卖出了惊人的13.6亿,但却在上映期间遭遇“三观不正”的争议,并深陷“异常退票”风波。而吴克群首执导筒的《为你写诗》则以3.8分刷新了此类电影的评分底线,仅千万的票房也让吴克群直言“彻底输了”。
之所以有大量金曲被搬上大银幕,是因为它们背后深厚的观众基础,而支撑这种基础的正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情怀。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此类影片中,青春、校园、爱情、怀旧、遗憾是不变的关键词。但这样的套路用多了,观众自然也就很难轻易买账。尤其是随着近几年青春片的退潮、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想要再用一个俗套的故事换来票房的成功,几乎不太可能。另一方面,此类电影大多由音乐人亲自操刀执导或监制,但电影有门槛,轻易跨界往往也暗藏风险。
下周,卢庚戌执导的电影《一生有你》即将上映。“每个少年都有梦想,很多人的梦想源自于最初对一个女孩的爱。即使一生都不曾拥有她,却用一生去怀念。《一生有你》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相信每个人的初恋都有似曾相识的经历。”在总结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时,卢庚戌如是说。不难看出,这又是一部讲述青春爱情的情怀片,究竟成色几何,只有等待上映见分晓了。
其实,金曲改编电影并非“原罪”,但始终走不出去青春爱情的小圈子,又一味贩卖情怀,才是屡屡让观众失望之处。如何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谋求创新,为金曲注入新的生命力,值得每一个改编者思考。
本报记者 李俐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