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西夏陵:坚持和落实最小干预原则
原标题:西夏陵:20年精雕细琢 换你岁月久长
“文物遗址保护必须坚持最小干预原则。”11月8日,银川市西夏陵区管理处工作人员杨月红介绍道。
1999年,银川市开始对西夏陵实行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经过20年努力,西夏陵今年已完成了9座帝陵和40多座陪葬墓遗址的加固保护。今年7月31日通过验收的西夏陵1、2号陵及39号陪葬墓抢险加固工程,5、7号陵及陵区陪葬墓保护工程,8、9号陵保护工程,均获得参与验收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专家认为,西夏陵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的实施水平已达到了行业标杆水准,土遗址保护工作的经验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
站在西夏陵1号帝陵前,眼前修复好的帝陵北门几乎看不出修补的痕迹。杨月红告诉记者,修复所需土质都取自周边,和本体土质十分相近。本体里掺杂的石头等,在修补材料里也会掺杂,尽量做到跟原本土体相融。
雨蚀、裂隙、底部悬空、盐害、植被破坏等病害,在西夏陵分布最多。杨月红介绍,在风雨作用下,遗址土体会出现风化裂隙,而且土体里还存在可溶盐,其在水分作用下发生结晶、溶解,盐害让土体出现酥碱。“这种盐害都在遗址底部,如果不进行保护就会出现倒塌。”杨月红说。
针对遗址本体的保存特征和病害情况,2000至2002年西夏陵委托敦煌研究院实施3号陵地表清理及加固保护工程,进行安全加固保护、砌筑土坯面积达1500平方米,2009至2011年实施6号陵地面遗迹清理及加固保护工程,2012至2013年实施4号陵加固保护工程,2013至2015年实施1、2号陵加固保护工程,2016至2018年西夏陵5、7、8、9号陵加固保护工程完工。
“文物遗址保护修复工作是个细活,土质都要经过反复试验,以求找到最接近本体的土质,修复要一层一层进行,一点一点推进,不改变文物原状,尽量减少对土遗址及周边自然环境的干预。”杨月红说。(记者 智慧)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