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理疾病  阳痿

上海探索都市民宿监管办法,将设立准入制度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8-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庭院深深的花园洋房、弄堂交错的石库门……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旅游成为了不少民众度过闲暇时光的最佳选择。住惯了传统的酒店,更加个性化、特色化的民宿成了很多年轻人了解城市气质的选择途径之一。

  在上海,很多民宅也在这股消费风潮下,改头换面变成了网络平台上的民宿对外出租。可随之而来的噪音、消防等隐患,也成为其他原住民的困扰。如果说,上海的乡村民宿发展已经有章可循,那么面对逐渐兴起的“都市民宿”,似乎还未形成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

  今年年初的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常委马驰与李芬华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完善都市民宿的管理。近日,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提案的答复中表示,本市将继续深入研究都市民宿的发展,积极探索都市民宿监管办法,包括建立准入制度、设立管理协调机制、划定经营区域负面清单等。

  都市民宿呈爆发性增长

  民宿介于酒店和旅游之间,是经济消费与文化消费的结合。这些年来,从乡村民宿到都市民宿,马驰作了不少的调查与走访,也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今年年初,在对本市部分的都市民宿进行走访后,他发现民宿在管理、安全、卫生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城市民宿管理缺少规范,这些问题与城市安全息息相关。

  “从携程、爱彼迎、途家三大网络平台汇总分析到的数据来看,本市纳入携程民宿业务板块进行营销的有1.9万家,爱彼迎民宿数量基本保持着73%的年增长率,途家本市在线短租民宿房源已超过4万家。”马驰表示,这巨大的数字一方面反映了民宿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噪音、消防隐患以及管理上的难题。

  “不少民宿是民宅改建而来,没有消防设施,水电负荷也未经扩容。”马驰表示,提起上海建筑,很多人都会想到石库门、花园洋房,尤其是一些历史风貌建筑,十分受到民宿爱好者的欢迎。但其中不乏一些历史保护建筑,这种改建是否合规?民宿的经营者又该有什么样的准入标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该引起重视。

  马驰表示,虽然上海已经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但都市民宿和乡村民宿的性质不尽相同,《意见》对都市民宿缺乏指导性。

  因此,他在提案中首先建议要明确民宿市场准入条件,规范管理标准,对经营主体作出明确限定。准入条件是规范民宿的第一步,旅游部门应当明确民宿的准入条件,同时根据民宿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台具有针对性的资质审批制度,解决资质审批难的问题,也为后续的民宿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其次,要明确监管主体,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因民宿的私人性更加明显于酒店,因此在日常经营中的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实际是更复杂于酒店、旅馆,其监管要求和管理难度也不一样,因此,食品、卫生、安全等各监管部门应当根据民宿的特点,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减少民宿安全隐患。

  “民宿的分布存在零星、散乱等特点,对于统一管理存在一定难度。”马驰建议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纳入民宿登记制度,取得相应资质的民宿可以到所属居委会或者街道登记,这也便于基层政府实时管理。

  马驰说,上海凭借石库门、风貌保护建筑等特色资源,已然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都市民宿市场之一。可是否所有的建筑都可发展为都市民宿?对此,应该予以慎重考虑。

  积极探索有效监管方法

  对于提案中的建议,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回复中表示,都市民宿的发展,提高了闲置住房的利用率,更好满足了旅游者深入当地进行社交和体验式旅游需求,尤其受到年轻人与“家庭型”消费者的欢迎。上海作为国内发展最快的都市民宿市场之一,都市民宿已经出现品质上的分化,其中规模化、品牌化、精品化的都市民宿称为“都市旅游民宿”。

  总体而言,都市旅游民宿在上海市场需求大,是住宿行业的有效补充形式,是游客了解、感知、热爱上海的有效途径,市文化旅游局积极支持都市旅游民宿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随着都市民宿业爆发式增长,民宿存在的隐患和游离于监管之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人口管理和治安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卫生安全隐患、破坏保护建筑隐患、邻里纠纷隐患、维权纠纷难以有效解决等。

  目前全市仅在郊区发放少量民宿许可证或备案证明,都市民宿则没有一家经过政府部门许可或备案。监管部门不能准确及时掌握经营主体信息,相对而言,公安部门对都市民宿监管介入较深。

  市文化和旅游局透露,相关部门将继续研究都市民宿的发展、积极探索都市民宿监管办法。

  1

  建立都市民宿准入制度。都市民宿需进行登记并通过许可、告知承诺审批、备案等形式取得相关证照,明确市场准入条件,对民宿设立区域、民宿比例控制、经营规模、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建筑管理、经营服务提出要求。

  2

  设立都市民宿管理协调机制。明确都市民宿牵头管理部门,成立区级的都市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由多部门参与建立联合审批、联合执法检查、协同监管机制。

  3

  划定都市民宿经营区域负面清单。在上海市中心明确禁止经营民宿的区域,对于实际隐患较大的历史风貌街区等附近区域,明确不适宜开放都市民宿经营。

  4

  对都市民宿实施分类监管。根据都市民宿的租赁时间、经营规模、服务内容对都市民宿实施分类监管,对于作为经营的都市民宿,参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纳税标准,规划引导、有序发展。

  5

  加强民宿企业平台联合治理。通过建立备案制度、明确管理要求和工作标准,强化民宿平台企业的日常监管,督促民宿平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在线民宿资格审查、标准化管理、设施设备推广、保洁集中服务、保险等。

  6

  明确各类主体的责任。进一步厘清民宿行政监管部门、民宿经营者、民宿消费者、民宿平台企业的责任。此外,调动社会组织等各方的积极性,多渠道促进都市民宿健康发展。(李芹)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