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ED offer但突然后悔了怎么办?
最近美国大学们陆陆续续开始ED/EA放榜,一些同学也已经收到了翘首以盼的offer。但有时候会出现的一个情况是,同学刚收到offer时狂喜乱舞,但过了几天,因为一些传闻,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ED录取的学校。又或者之前刷的标化出分,发现分数提高了,突然想再试试能不能冲刺其他学校。
ED是具有绑定性的,录取后,学生和家长会需要签一份接受录取的协议。这份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应,在美国大学们看来,更像是一份君子协议,如果你了,学校也不可能逼着你入学或交学费。所以,如果你一定要取消ED协议,学校是没有来的,但学校会对这个“违约行为”感到多恼火,是否采取比较强硬的惩罚性措施,就要视学校而定了。
一些大学的做法比较“狠”。Amherst College的招生主任Katharine Fretwell曾经透露,Amherst College会和其他30所大学共享ED录取学生的名单,如果一个学生以经济状况,或者任何其他借口为理由了ED offer,她同样也会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发给其他大学。
再比如Carleton College的招生副主任Rod Oto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了,他会试图去搞清楚原因。至于他会不会给这个学生其他申请的学校打电话,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了。有些或许可以原谅,但有些会追究。“我不想花时间去调查每一个案子,我们的本意也不是让学生没学可上,但既然你不想来Carleton上学,那就不必来了。”
一般来说,招生官比较容易接受的毁约理由有“支付不起上学的费用”,或者是“家庭发生了巨大变故”,这样“不可抗力型”的原因相对能让招生官平气地答应解除协议。
还有一些大学的态度会比较“软”,比如弗吉尼亚理工负责录取和入学的Mildred Johnson曾表示:“我们不会去追究那些的学生,但这是关乎一个人信誉的事情,你既然承诺过就应该做到。”
无论大学的态度是强硬,还是“佛系”,所有招生官认同的一点是,ED协议无疑是一个很严重的“ethical issue”,而在美国“信用”常重要的,即使大学同意了解除ED协议,它或许会通知高中的counselor(如果你是美高),或许会通知其他大学,产生一系列无法的后续效应,最严重的是最后无学可上。
其实有时候可以冷静思考一下,既然当时决定了ED申请这所学校,一定是因为它能有吸引你的地方。更何况你还没有真正地体验过那所学校的生活,你又怎么能断定自己不会喜欢它呢?
而且要知道的是,没有一所大学是完美的。有些学校课外活动非常丰富但课有点水;有些学校学术很有实力但伙食非常难吃;有些学校校风氛围很好但地理非常偏……
如果你入学后,真的觉得自己非常不适合这所学校,感到窒息,别忘了还有个选项——转学。经过了实实在在的一年大学生活,不少同学能对自己适合什么产生了更清晰的认识,只要你在大一把GPA保持得够好,完全有机会能让自己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