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县高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衡水市阜城县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引擎、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以创建省级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为契机,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县域内形成完整的链条,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科学规划,优化发展布局。该县坚持以“四个农业”为抓手,按照“优布局、强特色、延链条、促融合、提品质、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制订了《阜城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确立“6个10”目标:重点培育以漫河镇、古城镇和码头镇为主的10万亩西瓜优势区,以崔家庙镇、建桥乡、王集乡为主的10万亩高粱优势区,以大白乡、蒋坊乡为主的10万亩大豆优势区,以阜城镇、霞口镇、大白乡为主的10万亩密植梨优势区,创建10个规模经济林园区,打造10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突出抓好漫河镇西瓜、崔家庙镇红高粱、霞口镇鸭梨、阜城镇密植梨、大白乡非转基因大豆、古城镇花生红薯、建桥乡旱作谷子、码头镇设施瓜菜、蒋坊乡葡萄和王集乡辣椒的“一乡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种植,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机制创新,探索发展模式。该县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多模式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在高粱产业上积极推行阜星“八统一分”半托管模式,采取阜星现代科技农业园区为农户提供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灌溉、统一指导、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服务,收益归农户所有,带动农户1.6万户种植8万亩;在辣椒产业上推行云农“三个一”托底模式,采取云农芳香现代农业园区与农户签订一张订单保底、给农户发放一卡通惠农卡、为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统一管理,实现园区与农户共赢,带动农户1800户种植5000亩;在密植梨产业上推行富源“入社”模式,采取农户以土地入股,富源合作社集中经营,带动农户1600户1.2万亩;在花生产业上推行白土地“园企对接”的订单模式,采取白土地园区与鲁花集团对接,与农户签订回收合同,实现订单生产,带动农户1400户种植5000亩;创新“五个一”院县合作模式,即一个特色产业选聘一名首席专家、选配一个服务团队、打造一个示范基地、壮大一个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了西甜瓜、酿酒高粱、密植梨、大豆及谷子五大特色产业。为强化政策保障,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对规模发展特色产业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给予每亩30元的补贴,对乡镇给予每亩30元的经费奖励,调动了乡镇政府、经营主体和种植户的积极性,发展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7家,辐射带动农户4.1万户,形成了“政府引导、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
坚持科技先行,提升发展质量。该县坚持把科技农业放在首要位置,与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制订推广了市级以上农业标准6项,特色产业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5%以上;健全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域推广绿色种植模式,突出“节药、节肥、节水”的原则,在高粱上实施了赤眼蜂防治螟虫,在西瓜上采取了蜜蜂授粉等生物防治技术,在谷子上实施旱作雨养模式,在梨果上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先后推广先进种植技术18项,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3项。“漫河西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连续十年评为“河北省名优农产品”,漫河镇被确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霞口镇刘老人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极大地提升了特色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坚持产销对接,提高发展效益。该县积极组织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举办了多届“西瓜节”“红高粱节”和“梨花节”。京东金融集团在阜城县设立了首家京东金融扶贫小站;“百年老梨”等50多种特色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年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该县被国家商务部评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积极对接北京新发地鹏程万达公司,年销售西甜瓜10万吨左右;对接广东大亚湾,年销售梨果3万吨左右;对接贵州怀仁酒业协会,年销售酿酒高粱3万吨以上;吸引王致和豆腐乳、东来顺等一批中华老字号食品企业落户该县,年消耗本地大豆3000吨。由于订单生产,收购价格均高于市场价格5%以上,特色产业效益不断增加。以今年为例,大豆、高粱、西瓜、鸭梨等特色农产品亩均收入分别达到1435元、1750元、6000元、6200元,比普通农作物增加40.3%、53.5%、179.3%、188.6%,农民亩均增收达720元。(苗凤强 张国兵)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