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满 破浪前行——沈阳市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夏末秋初,沈城繁忙。
产业金融国际会议、中国制博会、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一系列国际级会议“好戏连台”。
国内外各领域资深专家聚集沈阳,带着经验智慧而来,带着欣喜震撼而返。有专家感慨:沉寂多年的沈阳开始发声了,而且声音相当洪亮。
这洪亮之声,最先起于产业界。
2018年以来,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等行业巨头竞相聚沈,或追加投资启动新项目,或全新“落子”抢先展开大布局。大手笔投入的背后,是资本对于沈阳投资价值、发展趋势的清晰判断和高度认同。
共识促成行动,掀起了新一轮建设发展热潮:今年1月至7月,沈阳市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04个,同比增长71.8%;投资总额3787.36亿元,同比增长95.3%。
风劲帆满,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征程上,沈阳正破浪前行。
破定势扭住解放思想“总开关”
8月,正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行走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内,高端装备、公共配套等多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在这里,承诺制审批、“零收费”、联合评审等一批在全国、全省首创的改革创新举措接连推出实施。今年上半年,政府为中德装备园内145个项目的评审环节“买单”,企业为此少掏240余万元。
改革创新创造了中德装备园建设发展的加速度,更是沈阳摆脱思维定势、寻求行动突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具体实践。
思维定势指什么?突围方向在哪里?
围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沈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扭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切实将解放思想贯穿于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力量,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
站在全省、全国发展的高站位去审视,置身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的大格局、大时代中去思考,沈阳市认识到,必须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加快推进国资、民资、外资“三资齐抓”“三资并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必须明确主攻方向、夯实项目支撑,切实推动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双轮驱动,真正激发和壮大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推动解放思想向深处聚焦、向实处发力,沈阳市确定5个方面16项影响高质量发展专项整治任务,深入查找解决问题;打破区域思维,全面梳理明确各区县(市)主导产业,全面优化全市产业布局,以实事求是、科学精准的产业定位吸引优质项目加速汇聚。
思路更加明晰、方向更加明确、举措更加具体,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的“沈阳篇章”全面开启。
强动力驱动开放创新两个“轮子”
在工业企业高度聚集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34年的“老企业”沈鼓集团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在这里,大型离心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工业汽轮机等一批“工业心脏”在不断地研发、设计、制造、出厂,装备到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中。
今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3.2%,呈现近五年来最好态势;产品订货额同比增长27.6%,创五年来新高。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服务型制造业订货额同比增长37.6%,实现利润较集团利润总额增长4.8倍;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了48.4%。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介绍,喜人的发展局面得益于企业对于创新的坚守、坚持甚至痴迷。
同样以创新“立身”并实现迅猛发展的,还有已经成长为中国机器人行业龙头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创立仅4年即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
新松机器人产品已出口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为3000余家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无距科技不仅推出了多款自主研发的首创性产品,更凭借技术优势让神秘的科学技术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中,沈阳市认识到,必须全面激活开放创新这一“动力源”,才能彻底改变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体系,才能突破振兴发展后劲不足的瓶颈,弥补拉长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短板。
以战略眼光、全球视野谋划对外开放,沈阳市深度参与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93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全部落地实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启动建设,跨境人民币结算拓展到86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7个月,全市进出口额达到594.9亿元,增长11.3%。
不断提高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沈阳围绕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多措并举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双百工程”项目281项,常态化征集“卡脖子”技术问题396项,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3万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73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30家。今年前7个月,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7%,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4.7%。
蓄势能筑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春江水暖,资本先觉。去年至今,沈阳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先有宝马集团增加投资30亿欧元,华晨宝马铁西新厂、华晨宝马产品升级项目(大东厂区)相继奠基;随后,万达、腾讯、恒大、华润、华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大企业接踵而至,投入巨资与沈阳携手发展。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沈阳营商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万达看好沈阳的未来;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董事长车建新说,这次与沈阳合作,可以说是红星美凯龙项目落实最快的一次。
决定资本流向的,首先是环境。
沈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从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出发,不断完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连续3年开展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大规模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全市10026名机关干部与万余户企业常态化对接,针对共性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积尺寸之功,筑发展之基。如今在沈阳,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了3.5天,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从铁西区的企业家“早餐会”到沈阳市营商局的“营商下午茶”,“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处处是环境、时时是环境”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
营商环境的切实优化,带来的是国资、民资、外资“三资并进”良好局面的形成和放大,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各个区县(市)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热潮此起彼伏。1月至7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7.6%,实际到位内资同比增长10.2%。
项目竞相涌入,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在沈阳,腾讯要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应用示范区,华为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万达布局文旅、医疗、教育项目,恒大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电机三大生产研发基地……这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孕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沈阳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添活力、强动力、聚势能。
在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看来,大项目持续汇聚,究其根本,是国家为推动东北振兴而实施的自贸试验、自主创新等一系列大战略在逐步显效。
后发优势已经呈现,跃升态势正在形成。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沈阳破浪前行!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