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理疾病  尖锐湿疣

这矿井下一半是“学霸” 一根根脊梁撑起“中国制造”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神东哈拉沟煤矿综采队技术员米智毕业于西安交大,工作这几年,又念完了矿大的硕士。

  回忆起小的时候,神东哈拉沟煤矿综采队队长温大江与技术员米智说:

  “我出生的那年正好是咱们神东煤炭矿区初建的时候,1986年,可以说我跟神东是一同成长了。我们这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说:宁愿要饭,也不掏炭。最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哈拉沟煤矿580名员工,一半都是大学生,硕士、博士也有20位。

  队长温大江感慨:

  “以前被人误解,你用一个本科生,用一个研究生去那下井挖煤,根本就想不通。后来,在井下个人的理想、抱负都能实现。”

  采煤机所过之处,两层楼高的煤层瞬间被工整切割,每切完300米长的作业面, 就是1700吨煤。

  10人的大学生采煤班,每天能采3万多吨煤,装满500多节火车车厢。科技创新赋予了哈拉沟煤矿惊人的能量,年产1600万吨煤,比70年前全中国产煤量的一半还多。

  在120米的地层深处,矿嫂们跟丈夫们见面。安全帽下,一张张乌黑的面孔,一时间,很多矿嫂都没认出自己的丈夫。

  在井下狭小的钢板房里,一顿午餐让人终身难忘。

  苹果成了此刻最好的信物。

  趁着吃饭的时间,妻子孙少丽给温大江了一个苹果:“我给你揣一个进去,说把平安放在肚里。”

  技术员米智的妻子杨婷婷,在手机上给丈夫写了一段话:

  “记得有一次,八点班,到了晚上,你还没有回家,我的心揪在了一起。一遍一遍地拨打你的电话,直到辗转联系到你,听到你的声音,我悬着的心,才渐渐地放了下来。老公,一定要记得给我打电话,我和女儿等你平安回家。”

  中国工业正是依靠一个个像他们一样的普通家庭,用勤劳、智慧与一代又一代的付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1949年,中国原煤产量仅为0.3亿吨,2018年达到36.8亿吨,70年增长了114倍。

  他说: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

  黑龙江 大庆

  新中国成立之初,原油年产量只有12万吨,就连老百姓点灯的煤油都要进口,被称作“洋油”。

  缺油,中国难以启动通往工业化的“发动机”。

  邱中建,大庆油田的发现者之一,今天,86岁的老人仍然在继续研究油气勘探。

  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石油部、地质部、中科院展开协作攻关,在全国找油。那时24岁的邱中建,是负责松辽平原勘探的队长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中建回忆说:

  “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我们一个人都要背一大包石头,一二十块。特别到了雨季的时候,路是滑不拉几的,经常摔跤。”

  “非常辛苦的,但是我们确实在野外观察到了,相当的范围,有很好的生油层。”

  1959年9月26日,松辽平原上的第一口勘探井喷出了原油。发现大庆油田,一举改变了中国工业的格局。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