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中华老字号”项目搬新家 发展带来新机遇
“老字号”带来新机遇
同仁堂、王致和、红螺食品……20个耳熟能详的北京“中华老字号”项目,近几年纷纷落户河北省玉田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玉田县缘何颇受诸多“京”字号食品企业的青睐?这些老字号企业扎堆儿而至,在“新家”发展是否顺利?给当地带来些什么变化?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深入玉田进行了走访。
“老朋友”引来“老字号”
从北京出发沿京沈高速开车一小时,下高速后再向北行驶5分钟,就到达了玉田县中华老字号产业园区。在产业园区,主路东侧几处蓝白相间的厂房和办公大楼格外醒目,这就是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唐山)有限公司投建的中药提取和液体制剂项目。
同仁堂“牵手”玉田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玉田县就有多家企业为同仁堂配套生产药品包装,愉快的合作使玉田成为同仁堂的老朋友。2001年,经包装企业搭桥引荐,北京同仁堂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玉田投资兴建了中草药种植基地,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推进,自2014年起,同仁堂逢时顺势,又连续在玉田投建了营养保健品、天然药物、中药提取等4个项目。其中,2015年由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唐山)有限公司投建的中药提取和液体制剂项目,投资10亿元,是同仁堂在北京以外建设的唯一一条集中药材科研、开发、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尽管流传着“京药不出京”的说法,但同仁堂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也在寻求发展空间的拓展。提及选择玉田的原因,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唐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江伟对保姆式服务尤为称道。他回忆说,从大都市来到玉田之前,自己已做好了住工棚的心理准备。出乎意料,当地在距离项目工地不远处早已建好了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公租房,住在一室一厅的公寓里,朱江伟和同事们备受感动。他说,这里还有原料生产基地,且离北京近,很方便。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玉田县直供京津农产品基地达10万亩。这里西距北京仅百余公里,京秦铁路、京秦高速、京哈高速穿境而过,京唐高铁开通后可融入京津冀半小时交通圈。自然禀赋和区位交通优势是招商引资的加分项,但也是许多环京津市县的共性。
“全县上下高度重视招商工作,抢机遇、讲诚信、重服务、看长远是我们的一贯宗旨。”玉田县委书记陈宇分析道,在各地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当下,这些特性正是玉田打动老字号的关键。
负责招商工作的郑建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15年,玉田县的一名白酒经销商得知老字号企业王致和准备新建一个生产基地,便第一时间把消息传递给了政府部门。县领导高度重视,辗转联系上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的高层,并敲定在北京当面洽谈。
“会面当天,由于大雾天气导致高速公路封闭,为保证如约而至,时任县领导当即决定临时改乘火车,站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准时到达约定地点。”郑建忠说,王致和的高层正是被玉田人重信守诺的品质所触动,双方洽谈进展顺利。目前,王致和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年底具备投产条件。
同仁堂、王致和的示范效应,带动了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到玉田投资建厂:北京甜水园白玉豆腐、北京红螺食品等20个老字号项目先后签约或入驻。玉田乘上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东风,投资5.3亿元高标准建设“中华老字号产业园”,园区内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项目也正在同步开建。
“老字号”扎堆促转型
得益于保姆式服务,同仁堂中药提取和液体制剂项目进展迅速,7月份已正式生产,预计年产口服液1.8亿支,糖浆剂600万瓶,提取物600万公斤,产能将比北京通州分厂扩大近一倍,玉田将成为北京同仁堂华北中药制剂和软胶囊生产中心。
玉田大杨铺村村民邱世友是第一批为同仁堂供原料的中药材种植者。如今,尝到甜头的老邱已将药材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十几亩扩大到四百亩,并成立了玉田县瑞海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有指导,收购有保障,销售不用愁,一亩中药材纯收入2000多元。”老邱说,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多的一天收入一百五六十元,少的也有七八十元。据统计,目前玉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万亩,年产量8000余吨,年产值超3.6亿元,农户亩均增收1500元。
从最初的中药材种植,到中药材的处理加工,再到保健品生产、中药提取,由初级到高级,产业链条越来越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产业集群化态势初步显现。
在同仁堂中药提取和液体制剂厂区对面,就是王致和的食品生产基地。巧合的是,同仁堂和王致和均创立于1669年,在北京时就是相对而建,三百年后在玉田又成了对门。
在王致和的料酒车间,一位正在操作机器洗瓶的工人告诉记者,料酒基地从北京搬到玉田后,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以前需要人工上瓶的环节如今可以全部自动化完成。王致和相关负责人王峰介绍说,目前项目一期料酒车间正在调试,二期腐乳车间主体已经完工,预计今年年底投产,可年产腐乳、料酒、黄酒等10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
老字号扎堆来玉田,给这座小县城赚足了“人气”。截至目前,已有80余家京企相继落户玉田,一批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也纷纷前来落户,为县城带来了产业转型新机遇。
在玉田中华老字号产业园区周边,大大小小的饭店、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曾经沉浸在农耕文化中的玉田,服务业日益繁荣。背靠20个北京老字号企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造纸、印刷、物流、运输等行业快速发展,连锁放大效应值得期待。
讲好“老字号”故事
老字号企业接连落户,让玉田尝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甜头,找到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新“坐标”。
2016年10月,玉田县“中华老字号生产加工集聚地暨中华老字号旅游观光基地”顺利通过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评审。
2017年11月,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华老字号发展大会在玉田召开,玉田被确定为“中华老字号发展大会永久承办地”,发展中华老字号产业获得了全国层面的支持和认可。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打造中华老字号基地,不仅要通过聚集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还要通过塑造品牌弘扬传统文化。”陈宇介绍,为了用好“金字招牌”,玉田县坚持一手抓项目落地,一手抓文化建设,主打“中华老字号”历史悠久、社会认可度高的底蕴牌,着力发展老字号旅游观光产业,谋划建设“中华老字号文化博物馆”“中华老字号文化商业街区”以及“讲述老字号”实景演出剧场,打造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集生产加工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聚集区。届时,游客在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能深入了解老字号的品牌内涵。
讲好老字号的故事,能引领全国老字号行业快速发展,也能为玉田县带来更高的知名度,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谈到未来发展前景,陈宇踌躇满志:“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用3至5年的时间,聚集更多中华老字号企业,形成100亿元以上的产值,10亿元以上的税收,将‘中华老字号基地’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华老字号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工业旅游示范先导区。”
(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张晓悦)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