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职业价值观教育
别忽视职业价值观教育
前些天,一位企业招聘负责人告诉笔者,在这波面向2020届毕业生的暑期实习招聘中,有一位学生既没有光鲜的简历,也没有技巧娴熟的面试经验,而且非常不巧的是,安排给他的面试时间与他的国外学术会议时间有冲突。但这位学生并没有试图突破规则求得通融,而是始终坚持在企业的规则范围内,自己协调时间解决问题。这位学生体现出的遵守规则、严于律己的价值观,给面试官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招聘负责人对这位学生的赞誉,让笔者又一次感叹,如今一到求职季,很多毕业生在忙着包装简历、学习面试技巧,却忽视了价值观的涵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应当帮助大学毕业生收获满意工作,更应坚持对毕业生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评价和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原则、标准和品质。职业价值观直接驱动着人们的就业选择。2000年,阿奈特(Arnett)等心理学家正式指出,在工业社会约18~25岁的群体中出现了“成年初显期”的现象,即这个群体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心理发育上还未能足以实现成年人的独立、承担成年人的责任,他们内心也时刻在探索,希望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探索“我”是谁,“我”喜欢什么工作,“我”能做什么工作,“我”应该把什么工作作为未来一生的职业。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成年初显期”的特征在大学生群体尤为显著。大学阶段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重要且必要,尤其是在必须做出选择的临毕业阶段,需求愈加迫切。但受社会认知水平、就业指导工作力量薄弱等因素限制,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依然存在着重求职技巧训练、轻生涯规划辅导的现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努力,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生求职过程始终。
高校就业指导需要紧密结合学生求职过程的各个环节开展价值观教育。对于很多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来说,求职季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直面行业企业发展,真实体验社会人情冷暖,深刻思考个人能力价值的时期,求职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会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极大冲击。
高校就业指导既需要辅导学生提前研判市场需求,合理明确自身定位,不要盲目出击,也需要辅导学生在遭受困难挫折时学会调节疏导,提高抗压能力,积极自我赋能。既需要指导学生在简历面试等求职沟通中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契约精神,也需要指导学生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理性对待,合理维护正当权益。既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在求职过程中探索追寻内心所爱,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就业选择时将个人志趣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
毕业生择业过程需要班主任、导师等一线教师予以更多关心与指导。在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作为学生们最尊敬、依赖的人,班主任、导师等不仅是发挥推荐就业机会的功能,还应当主动与学生深入沟通职业选择问题,尤其是在博士生就业日趋多元化的当下,博士生导师应在加强学术就业引导的同时,也尊重博士生的多元化选择。在清华大学每年的就业工作总结中,都有一批一线优秀教师因为关心支持学生职业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到重点行业地区就业而获表彰。
用人单位也应以实际言行,坚守价值底线,崇尚事业情怀,创造良性竞争的人才招聘环境。曾在2018届毕业生春招季,有个别企业为了招聘优秀毕业生,打出了如果拟录用毕业生已与其他企业签约,愿以其签约薪酬3倍价格与之签约的噱头。“承诺”是否能兑现且另当别论,这种唯利是图的价值导向在校园招聘中着实应当杜绝。比起用短浅的、物质化的手段吸引眼球,用人单位应以更健全的培养机制、更长远的发展愿景招揽人才,才能吸引到更具忠诚感的优秀人才。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始终,不仅关乎每年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的长远利益,更关乎高等教育人才是否能人尽其才、服务社会。
(作者:何雪冰,系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教师)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