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生理疾病  包皮包茎

子宫肌瘤,女性的隐痛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8-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子宫肌瘤,女性的隐痛

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是其发生和发展与受到雌性激素刺激似有一定的关系。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生长激素与肌瘤生长亦有关,因其能协同雌激素促进细胞有丝分裂而促进肌瘤生长。

子宫肌瘤可发生在子宫的任何部位,一至多个,也可几十个或上百个,大小不一,肌瘤没有包膜,周围仅有被挤压的纤维形成所谓的假包膜,使肌瘤极易剥离,镜下所见主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所形成。

当肌瘤生长速度过快或肌瘤较大时,出现血供障碍,使肌瘤的营养不足,可引起一系列的继发性的变化,如玻璃样变性,囊性变性,红色变性,钙化和脂肪变,萎缩性变,偶尔亦有恶性变。

诊疗要点

01

常见症状

多数病人无症状,仅在盆腔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被发现。其症状多与肌瘤生长部位、速度、有无变性及有无并发症关系密切,而与肌瘤的大小、数目关系不一,临床常见的症状有:

(1)子宫出血:为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出现于半数以上的病人。 其中以周期性的出血为多,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亦可表现为无一定的月经周期性的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出血以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较多见,而浆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宫出血。

(2)腹部肿块及压迫症状:肌瘤逐渐生长,当其使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或为位于宫底部的较大浆膜下肌瘤时,常能在腹部扪到肿块,清晨膀胱充盈时更为明显。肿块呈实性,可活动,无压痛。

肌瘤长到一定大小时可引起周围器官压迫症状,子宫前壁肌瘤贴近膀胱者可产生尿频、尿急;巨大宫颈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特别是峡部或宫颈后唇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大便不畅,排便后不适感;巨大阔韧带肌瘤可压迫输尿管,甚至引起肾盂积水等。

(3)疼痛: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不引起疼痛,但不少病人可诉有下腹坠胀感,腰背酸痛。当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可产生急性腹痛,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者则可有痛经。

(4)白带增多: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增多,加之盆腔充血,可使白带增加,子宫或宫颈的黏膜下肌瘤发生溃疡、感染、坏死时,则产生血性或脓性白带。

(5)不孕与流产:有些子宫肌瘤病人伴不孕或易发生流产,对受孕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可能与肌瘤的生长部位、大小及数目有关。巨大的子宫肌瘤可引起宫腔变形,妨碍孕囊着床及胚胎生长发育;黏膜下肌瘤可阻碍孕囊着床或影响精子进入子宫。

(6)其他症状:病人可伴贫血,极少数病人可产生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

02

展开全文

体征

(1)腹部检查: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或较大宫底部浆膜下肌瘤,可在耻骨联合上方或下腹部正中扪及肿块、实质性、无压痛,若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则肿块的外形呈不规则状。

(2)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疗或三合诊可查到子宫增大,表面有结节状突出,质地坚硬、光滑,子宫活动度良好。浆膜下肌瘤,突出于子宫表面,可扪到实质性痞块,与子宫紧密相连,活动时牵动子宫,没有压痛,盆腔内无粘连感觉。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妇科检查,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通过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1)实时超声:盆腔超声检查可得到确切的诊断依据。

(2)诊断性刮宫:探测宫腔大小,宫腔形态及不规则突起。并将刮取所得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以除外并存的子宫内膜病变。

(3)宫腔镜检查:直接窥视宫腔形态,可见突出在宫腔内的肌瘤,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

(4)腹腔镜检查:腹腔镜直视下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肌瘤部位,并可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做鉴别。

(5)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造影片显示宫腔充盈缺损,有助于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

04

治疗方式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必须根据病人年龄,对生育要求、有无症状、肌瘤的大小及部位、生长速度等情况全面考虑。可采取的方法有:

(1)随访观察:如肌瘤小于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无明显症状者,可暂观察,3~6个月复查一次。

(2)药物治疗: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雌孕激素能促进肌瘤增大。基于此理论,通过应用具有抑制卵巢甾体激素分泌或抑制其作用的机制,即可使肌瘤缩小,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但不能根治子宫肌瘤。凡肌瘤小于2个半月妊娠子宫大小,症状较轻,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可选择药物治疗。常用雄激素,雄激素能对抗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萎缩而减少出血。 (治疗因人而异,具体请遵医嘱)

(3)手术治疗:适用于肌瘤较大,子宫增大达妊娠3个月大小,或症状明显以致继发贫血者,应送往上级医院手术。对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病人,应设法行肌瘤摘除术以保留子宫,无生育要求者,应做子宫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50岁以下者,尽量保留一侧卵巢。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作者:杨秉辉 乌正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