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重点水域渔业禁捕 为传统鸬鹚捕鱼打报告
隆冬,原本浩瀚无垠的鄱阳湖露出了草洲湖汊,枯黄的芦荻在寒风中摇曳,几只水鸟低空掠过。岸边,江西余干县康山乡府前村45岁的渔民袁国圣撑开船上的竹竿,准备下湖。船上站着他的“老伙计”们——21只周身全黑的鸬鹚,最年长的已陪伴了他近20年。
一条小船,一个渔夫,一群鸬鹚,俯冲下水,衔起鱼儿……鸬鹚捕鱼,这曾是鄱阳湖上一道靓丽风景,也是传承千年的古老捕鱼技艺。
但这项原始古老的捕鱼技艺正面临失传。袁国圣回忆,20年前,当地还有20多户渔民用鸬鹚捕鱼,但与现代捕捞方式相比,鸬鹚喂养难度大、捕捞效率低,很多人不愿养。10年前,鸬鹚捕鱼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康山乡仅剩9户仍用鸬鹚鱼捕的渔民,共饲养鸬鹚153只。
“留下的都是因为对鸬鹚有感情,对我们而言,它们就像亲人。”袁国圣说。今年52岁的徐福华是鄱阳湖鸬鹚捕鱼习俗代表性传承人,他说:“养鸬鹚是个技术活,鸬鹚幼崽很‘娇’,鱼要剁碎给它们吃,还要训练它们捕鱼。”
眼下,鸬鹚捕鱼传承又面临新问题。从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将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对于10年禁捕,袁国圣等养鸬鹚的渔民都支持。但鸬鹚捕鱼这项祖传的技艺和153只鸬鹚将何去何从,他们有些发愁。
袁国圣思来想去,决定向村干部求助,府前村村主任邹雄春一听也犯了难。“我也曾养过鸬鹚,理解用鸬鹚捕鱼的渔民对鸬鹚的感情,而且这也是鄱阳湖的一种渔俗文化。”邹雄春说,他马上向乡里打了报告。
“我们听说情况后很重视,对全乡用鸬鹚捕鱼的情况做了初步摸底,共9户153只。”康山乡党委书记罗阳宾说,他们随即将情况报告给县渔政部门,县里给的答复是,渔业资源要保护,渔业文化也要传承,考虑到153只鸬鹚捕捞量很小,可暂时允许他们在特定水域继续捕捞。
袁国圣等渔民松了口气,但从长远来看,他们依然需要转产转业。对此,当地也有了安排。府前村旁,余干县田园鄱阳湖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加紧建设,当地将依托鄱阳湖的风光和渔俗文化,发展生态旅游。“景区建成后,我们将引导鸬鹚捕鱼人在景区表演,既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也传承这项古老技艺。”罗阳宾说。(记者 万怡 程迪 郭强)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