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冬眠会对染色体产生负面效应
许多哺乳动物通过冬眠来度过寒冷季节。冬眠动物体温越低,越可以减少能量消耗。但这不全是好处,奥地利维也纳兽医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较低的温度易增加染色体端粒收缩,从而可能加速细胞死亡。要避免这一结果,动物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才能修复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在冬眠期间,较低体温的哺乳动物可以减少90%以上的体能消耗。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减少能量消耗对动物生存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动物低温状态下冬眠会引起诸如染色体端粒收缩的问题。在对林睡鼠和花园睡鼠实验中发现,在较高体温下越冬的睡鼠有更长的端粒,但也消耗更多的能量。研究人员朱莉娅·诺瓦克解释说:“这似乎是在维持完整的染色体端粒及细胞存活,与通过低体温下冬眠来最大限度减少能耗之间找到一个折中方案。”
研究人员还发现,林睡鼠和花园睡鼠在不同温度下冬眠,其染色体端粒缩短存在显著差异。它们在实验室中分别被置于3℃和14℃的冬眠状态,14℃时睡鼠比在3℃时消耗更多能量,而染色体端粒在14℃时比3℃要好得多。这一新认识支持了迄今被广泛接受的关于冬眠也有代价的假设。
诺瓦克认为:“深度冬眠与细胞水平的成本有关,也就是说,端粒缩短后恢复其长度,必须以动物的体能消耗为代价。以前的科学假设可能高估了动物深度冬眠可以减少体能消耗的好处。”
冬眠尽管具有许多优点,但研究也发现其存在相关问题。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反应减慢,氧化应激增加,动物从冬眠中频繁醒来还会导致能量储备的快速减少,而新陈代谢的上调与活性氧化合物的产生有关,后者会导致端粒更快地缩短。
端粒的长度通常被用作衰老的标志,在每次体细胞分裂后都会缩短。如果其长度无法恢复,则细胞最终死亡。而在冬眠期间,破坏了端粒的恢复。
这项研究对人类医学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人类的慢性压力会加速端粒缩短。相反,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减慢端粒的缩短,从而对细胞以及整个生物的衰老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