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男性保健  中年保健

44家A股上市医药企业研发投入超1亿元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9年上半年,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保政策层出不穷,制药工业增速放缓,仿制药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与此同时,创新药研发进入快速发展期,医疗器械和医学诊断也迎来机遇。

8月31日,A股304家生物医药板块上市企业年报发布完毕。同花顺提供的数据显示,184家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研发投入超1亿元的仅有44家,其中恒瑞医药、复星医药、迈瑞医疗、科伦药业等龙头企业是最舍得花钱做研发的企业,不过也有超半数企业研发投入未过中位线。

30家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100%

A股304家医药生物板块上市企业中,去掉25家医药商业企业、2家未发布半年报的企业及4家未披露研发数据的企业后,剩余273家上市企业分别属于中药(67家)、化学制药(102家)、医疗器械(54家)、医疗服务(17家)和生物制品(33家)。

其中,184家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实现增长,83家企业研发投入呈现负增长,另有7家的增长率无披露,包括今年新登陆科创板的心脉医疗、南微医学等。

研发投入增长率最高的前五位分别为奥赛康、天目药业、灵康药业、四环生物和量子生物,增长率分别为1624.25%、700.66%、342.21%、271.33%和269.94%。

2019年上半年,医药生物上市企业(未包含医药流通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的中位数为3.97%,如果以此作为“及格线”的话,有138家企业“未及格”,占到50.55%;研发费用占营收比超过10%的有37家,占比最高的分别为国新健康、贝达药业、微芯生物、开立医疗和普利制药,分别为43.05%、42.40%、26.91%、21.71%和20.58%。

从研发投入总额来看,恒瑞医药和复星医药最舍得花钱,研发投入均超过10亿元,分别为14.84亿元和13.51亿元。迈瑞医疗、科伦药业、华东医药紧随其后,分别为7.78亿元、6.66亿元和4.69亿元。

从增速来看,有30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100%,增长率最高的前五位分别为奥赛康、天目药业、正川股份、灵康药业、四环生物,增长率分别为1624.25%、700.66%、465.03%、342.31%、271.33%。

复星医药

加速创新投入“研发”成热词

复星医药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里,“研发”一词被提到158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41.73亿元,同比增长19.51%;净利润为18.20亿元,同比增长4.70%。研发投入总额为13.51亿元,同比增长13.69%。

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重点加大了对单克隆抗体生物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小分子创新药的研发投入,系统性推进仿制药一次性评价。报告期内,复星医药已有9个小分子创新药产品(包括1个改良型新药)、9个适应证于中国境内获临床试验批准;1个单克隆抗体产品于中国境内上市,2个单克隆抗体产品于中国境内获得新药上市申请受理并均已纳入优先审评程序、13个单克隆抗体产品、3个联合治疗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开展20多项临床试验。

今年2月获批的重磅产品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复星医药在该新药上已投入研发费用约4.54亿元(截至2019年1月)。HLX03(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与HLX02(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已获国家药监局新药上市申请受理,现已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在医疗技术领域,2017年5月,复星医药与全球手术机器人领军者直观医疗成立合资企业直观复星,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新型的微创外科平台以及研制未来的微创诊疗技术。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方面,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的利福平胶囊、格列美脲片和异烟肼片通过一致性评价,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29万元、602万元和490万元。

针对复星医药的研发管线布局思路、如何看待创新研发对企业的意义等问题,新京报记者向复星医药发去采访提纲。

8月31日,复星医药总裁兼CEO吴以芳回复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风险投资、授权引进、建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复星医药对接全球最前沿创新科技技术,弥补自身产业不足,布局国际化高水平并具有成本优势的研发及制造体系,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在医药行业面临转型的特殊阶段,吴以芳相信,复星医药在创新领域的布局,有助于实现创新转型;而稳健的国际化发展将使得企业在运营标准及市场拓展上更具备国际竞争力。“现在国家的相关政策利好创新型医药企业,是医药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的好时机。我们将系统性地持续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完善仿创结合的药品研发体系,同时围绕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持续增强研发能力,通过多层次创新,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治疗性、治愈性药物的上市。”吴以芳强调。

药品制造与研发是复星医药的核心业务领域,吴以芳表示,未来将持续扩大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进行创新研究布局与研发投入,并持续关注包括再生医学、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全球前沿创新技术。

贝达药业

超四成营业收入用作研发费

在制药企业中,被称为“抗癌第一股”贝达药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是最高的,占比达42.4%,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制药企业微芯生物(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为26.91%)。受益于公司唯一上市产品——埃克替尼的营收增长,贝达药业上半年实现营收7.62亿元,同比增长31.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766.61万元,同比增长30.99%。

贝达药业由海归博士创办,是一家以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为核心,集医药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1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1.1类新药埃克替尼获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并开始上市销售,成为公司收入及利润的主要来源。今年上半年,埃克替尼的营收为7.56亿元,同比增长30.07%,毛利率高达94.77%,同比仅下降0.74%,占公司总营收比为99.21%,是贝达药业唯一的在售产品。

作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埃克替尼适用于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和既往接受过至少一个化疗方案失败后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二、三线治疗。截至报告期末,埃克替尼已惠及近20万名晚期肺癌患者,累计销售超过60亿元,公司开展的后续免费用药项目累计向近7万名患者赠药400余万盒。目前,贝达药业还在研发埃克替尼的其他适应证。

从目前贝达生物的在研药品来看,在研新药盐酸恩沙替尼有望成为下一个能为公司贡献业绩的明星产品。盐酸恩沙替尼目前已经成功递交了药品注册申请,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目前国内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药均是进口药,盐酸恩沙替尼有望在2019年获批上市,并成为该领域第一个国产创新药。

在申报盐酸恩沙替尼二线治疗药品注册的同时,贝达药业也在推进盐酸恩沙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它有望成为贝达药业第一个全球上市的创新药。

除此以外,贝达药业还有7款抗肿瘤药、1款糖尿病药已经进入临床。还有28个临床前项目在推进,均是聚焦肿瘤领域,扎根小分子靶向药物,拓展大分子药物研发。另外,贝达药业与美国安进公司还在2013年联合投资合资企业贝达安进,旨在推进和实现抗癌药物帕妥木单抗在国内的市场化,目前已经准备进行新药上市申请。

2019年上半年,贝达药业研发投入3.23亿元,同比增长21.39%,占营收比高达42.4%。贝达药业表示,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在研发过程中很可能由于疗效不确定、安全性问题等多种原因导致研发失败或不能获得药监部门的审批,进而影响到公司前期投入的回收和经济效益的实现。2019年上半年,公司就决定终止开发两款药物。

超半数中药企业研发费用不足1%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不足1%的22家医疗器械/制药企业中(未包含医疗服务企业),中药企业有15家。如云南白药,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只有6508万元,同比增长23.9%,占营收比仅0.47%。销售费用却有1.94亿元,占营收比13.95%,是研发投入的近3倍。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倒数第一的国发股份,2019年医药销售收入只占营收的8.07%,公司的大部分业绩来自医药流通领域,可以算是以医药流通为主营业务。“中药研发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国家的研发导向不明确,导致很多中药企业在研发上很迷糊。”史立臣指出,目前很多已上市的中药类产品都缺少临床试验,这导致很多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并不明确。由于中成药不强制做临床实验,中药注射剂、中西复方类虽然要做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却并没有真正落地。很多中药企业认为,企业无需投入过多研发,只要学古方、验方开发产品即可。

在5月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举办的辅助用药监控与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座谈会上,就有中药注射剂药企表示,中药注射剂再评价标准细则的明确与落实,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需求,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出个明确的评价标准细则,而不是让企业在摸着石头过河。

史立臣建议,未来中药企业新品研发、临床试验等不能单纯按化药的方式进行,但亟须政府出台统一的标准,引导企业按标准研发产品。

嘉应制药

仅两款新药在研半年花费54万

2019年上半年,嘉应制药研发投入不到54.29万元,占营收比仅为0.25%。报告期内,公司新药研发项目只有两个,分别是子公司金沙药业科研中心自行研制的Ⅱ型糖尿病新药桑皮素胶囊(中药),以及公司与暨南大学合作开发的“抗肿瘤纳米药物”(暂定名)项目。

作为一家中成药制造企业,嘉应制药拥有5种剂型共60多个药品品种,主要涉及咽喉类、感冒类、骨科类、风湿类中成药。主导品种多为独家经营产品、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专利保护品种、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及医保目录品种。最知名的品种是被冠以“喉科圣药”的独家品种双料喉风散和重感灵片。

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15亿元,几乎全部来自于其自产药品,归母净利润仅为1389.96万元。而嘉应制药的全资子公司金沙药业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1.35亿元,净利润为1583.83万元,已经赶超母公司。查询历史数据可以看到,从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金沙药业的净利润均高于嘉应制药,反而成为嘉应制药的“业绩靠山”。但是,由于医改的持续推进、“两票制”实施等,金沙药业同样受到了影响。历史数据显示,2014年-2018年的完整年度,金沙药业的净利润整体呈下降趋势。2017年,因金沙药业业绩大幅下降,嘉应制药还对合并报表商誉计提减值准备超2.4亿元。

在2019年半年度报告中,嘉应制药称,公司在进行产业转型投资,转型方向是脑退化疾病专科连锁医院,项目以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为宗旨,解决老龄化人口常见的脑退化疾病治疗及衍生出来的养老看护问题。

另外,嘉应制药全资子公司嘉应大健康今年还以3531万元增资入股的方式对康慈医疗进行投资,嘉应大健康持有康慈医疗18.55%的股权,完成大健康布局。

但是,今年以来,多家制药企业收购的医疗机构业绩频频“爆雷”,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嘉应制药在这时执着转型,能否挽救其未来业绩还不得而知。嘉应制药也坦言,由于医院及养老机构的成本以筹建为主,前期资金投入较高,因此医院及养老机构运营前期面临着资金回笼的压力及固定资产成本摊销的压力,运营短期内难以产生盈利。

D01-D0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王卡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