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男性保健  中年保健

中老年成保健品市场消费重点 保健品市场监管更有力度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4-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3%,中老年消费者已成保健品市场消费重点——

  中国保健协会的数据显示,中老年人消费者占了我国保健品消费的五成以上,折射出老年群体强烈的健康。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状态。基于1998年到2008年间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也显示,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口健康的主要问题。

  这就给保健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齐海梅接触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孙奶奶患有多年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听朋友介绍了一种能够治好糖尿病的中药保健品后,她开始连续服用。虽然血糖确实得到了控制,然而,数年后检查却发现自己得了肝癌。专家检验该保健品成分发现,该保健品违规添加了西药降糖成分及铁成分,造成患者肝脏内铁沉积,导致肝癌。

  老年人身体大多处于身患综合慢性疾病或功能衰竭的状态,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缓解病痛、稳定病情是老年病的特点,这与人的自然衰老相关,是无法根本治愈的。齐海梅指出,“老年多对此认识不足,听到一些销售人员的巧言宣传,很容易被。”

  “从深层次看,这也反映出社会未能给老年群体提供科学、易行、足够的医学支持和养老服务。”齐海梅分析,现有的专科诊疗医学服务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因身体衰老衰弱所需的综合连续服务需求,包括从预防到治疗、护理、康复的服务。需求和供给对接不上,老人转而寻找,被过度夸大疗效的保健品所引诱。

  老年医院院长陈峥表示,老年人的医疗需要主要分三种,一种是急症需求,一种是急性后期的康复,还有一种是长期的慢病管理和失能照护。“急症处理可以找三甲医院,慢病管理社区医院在做,现在最缺乏的是急性后期康复、失能长期护理和临终关怀,以及如何让整个体系联动起来。”

  张大爷退休后成为了某档电视养生节目的观众。自从听闻节目中“某个身体状况代表某种疾病”,张大爷观看后愈发焦虑。

  2014年有调查显示,全国省级卫视的103档养生节目中,内容五花八门,仅9档节目符合标准,其他节目大多有广告嫌疑。更有“神医”“养生专家”在节目中推销“包治百病的神药”,属于违规内容。

  “柿子有毒,会致命!”“吃这个,他的癌症病灶消失了!”朋友圈里各种“健康”同样影响着老年人的认知。

  专家指出,老年人缺乏获取健康养生信息的有效渠道,而存在误区和盲区的信息,轻则受众,重则的生命与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18%,保持稳定上升态势;但同时,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然较低,城乡、地区、人群间发展不均衡,人民群众对各类健康问题的认识水平不均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提升较慢。

  有学者,针对容易滋生的信息,开展预防式科普宣传,真正把科学道理讲通讲明,让多掌握医疗卫生、健康、养生方面的知识,让“伪科普”,失去的土壤。

  “降血压、降血脂,对胃好、对肾好、对肝好……”因为这样“万能”的广告语,某保健品牌蜂胶胶囊被有关部门以涉嫌虚假宣传查处。

  依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品是“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然而,部分企业抓住的认知误区,或暗示保健品的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夸大保健效果,和消费者。

  对此,早在2003年,原卫生部就发布了《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明确了保健食品能够申报的27种功能,此外的所有功能都为虚假宣传。

  而在生产方面,据《2017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2017年,我国约有2317家保健品生产企业,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其中,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品牌不知名的地方企业。市场上产品质量差别大,品种泛滥。

  安徽医科大学教授、流行病学专家祖述宪曾指出,缺乏规范的评定标准和方法是监管保健品市场的最大问题。

  有医务工作者认为,要实现对保健品严格监管,监管部门、生产企业、权威科研机构应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筛选制定、企业标准、标签标识等诸多核心环节上达成多方共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