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男性保健  饮食保健

【痛心】25岁女演员去世!这个病7大从业者易发,3次报警务必注意!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1-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痛心】25岁女演员去世!这个病7大从业者易发,3次报警务必注意!

来源:综合自浙江大健康、科普中国、CCTV生活圈、南方都市报、钱江晚报及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年第一天她走了,

妈妈替她发了最后一条微博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之前和你一起看到那些心梗猝死的新闻,并没有放在心上,可谁知道,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孙侨潞妈妈在文中透露,女儿死因疑是心梗猝死。

以下为@deer孙侨潞 微博发布的全文

↓↓

此消息传来后引发广泛关注

网友纷纷表示

“太突然了,不敢相信”

“美琪回去拯救魔仙堡了”

↓↓

中青年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而且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更为彻底,心脏打击更大,病情较年纪大的人更为严重,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而猝死。

哪些人群更易发生猝死?

我国每天约有1400人猝死。其中,中青年的猝死尤其让人无法接受,不论是给家庭还是社会,都带来巨大的损失。

所有的猝死都是身体“蓄谋已久”的行为,发生的诱因也有迹可循。猝死诱因主要有过度疲劳、长期熬夜、情绪激动、紧张压力大、大量酗酒等。

心梗有三次报警,

发现任何一次都能救命

心梗可以说是疾病中非常重的一种,医生提醒,心梗其实有三次报警,就看大家有没有听到“报警声”。

01

第一次报警:无声的报警

如果生活不够健康,就容易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近,离冠心病越来越近。这是第一次报警,但这次报警,不是那么声势浩大,而是潜移默化的在报警:

长期抽烟酗酒,久坐不运动,肥胖,不健康饮食,熬夜压力大。如果这些习惯越多,那么说明得冠心病的风险越高,所以一定要尽快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如果父母在55岁之前得过心肌梗死或放过支架搭过桥,也需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梗第一次报警,很友善,不会造成很大伤害,只要足够重视,就不会发生心梗。

02

第二次报警:明知三高不控制,

或已知冠心病而未正规治疗

有很多人明知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但是却从不在意。殊不知,三高会导致血管垃圾加速增加,进而导致心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

或者已经确诊了冠心病,不按照正规的方案治疗,甚至选择保健品来治疗冠心病。最终会导致冠心病加重,甚至形成血栓,引起心梗。 所以,要主动的测量血压、血糖、血脂;三高不控制就是心梗早期的报警;冠心病不正规治疗,就是心梗再报警。

03

第三次报警:反复发作心绞痛

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心绞痛,每一次心绞痛都可能是心肌梗死最后一次报警! 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错过了一次次报警,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发生,甚至导致有人死亡呢? 原因可能在于,有些心梗症状,被患者忽视了。事实上,心绞痛并不仅仅是心前区疼痛,有一些心梗预兆,完全意想不到,但是却能要命!

告诉你意向不到的12个心梗征兆

心梗预兆一:双耳突聋

听力突然下降,是心绞痛的一个早期症状。

心梗预兆二:脐周疼痛

脐周疼痛,对于心梗的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梗前兆。

心梗预兆三:脚底疼痛

很多患者都有反映脚底疼痛。脚底针刺一样的疼痛,也是心绞痛的一个表现。这种症状虽然不多见,但是千人千面,心脏报警的途径也是千变万化。

心梗预兆四:睁不开眼睛

虽然目前无法考证心脏缺血和眼睛之间的关系,但是大家要留意下,如果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甚至睁不开了,也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小心脏。

心梗预兆五:左腿酸麻胀疼

左腿酸胀这个症状,可能也是心梗预兆。所以左腿的酸麻胀痛,对于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血管问题。

心梗预兆六:胸口被胶带缠绕

胸口感觉被胶带缠绕,或有一种被束缚感,要当心是心梗的预兆。

心梗预兆七:牙痛

牙痛,尤其是牙痛的部位确实存在牙病,特别容易误诊漏诊。所以,高危人群牙痛,先要排除心肌缺血的问题。

心梗预兆八:头晕

高危人群经常头晕,或长期头晕,要小心是心梗的征兆。

心梗预兆九:肩背部疼

高危人群伴有肩背部疼痛的要注意,这可能是心梗的征兆。

心梗预兆十:左上肢无力

左上肢无力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患者表现就是左侧肩胛骨和左上肢的难受,酸胀,有的使不上力气,检查发现是心肌缺血。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改善之后,症状很快消失。

心梗预兆十一:头疼

高危人群伴有头疼的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心梗的征兆。

心梗预兆十二:突然变懒、乏力

这个症状在高龄老人当中比较常见。没有其它不适,唯一的感觉就是乏力,嗜睡,不想动,犯懒,这时候要高度警惕心肌缺血问题。

最后,小编再次

强烈呼吁大家能够

少熬夜、少应酬、多锻炼,

也督促身边的爱人、家人和朋友,

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