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16年前曾突发心梗,如今保持健朗,他的5句话一定要听!
提示:
如今已83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看上去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但实际上,此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钟南山院士自述曾在2004年因透支太厉害,突发心肌梗死,家人及时发现并送医,最后放了一个支架。
十几年过去了,钟南山院士身体依旧健康,这和钟南山院士对自我的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他也曾在许多公开场合,谈过自己关于疾病与长寿的一些观点,来告诉大家,如何预防疾病。
一半疾病问题都出在心理上
2015年钟南山院士在一次讲座中讲到,人体健康五大决定因素,内因是父母的遗传,大概是15%。外因就是社会环境,占到10%,另外是自然环境,占到7%。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也占到8%。
但是最最重要,特别是都市中的人还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占到60%。
此外健康还有六大基石: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早防早治、绿色环境。
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人一旦产生坏情绪,一方面可造成身体耗氧,另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跳增快、血管收缩,会导致一些重要器官供血、供氧不足,特别是大脑和心肌缺氧。
而且有人统计过肿瘤病人的死亡率,结果显示,大概1/3是治疗不行死亡的,1/3是过度治疗死亡的,而另外1/3则是吓死的。
科学家发现,每一个人血液里有白细胞90多亿,其中50亿是特别能战斗的抗癌细胞,人体一天可生成3000个癌细胞,但多数人都没有得癌症,就是因为癌细胞刚出现时就会被及时杀灭。其中,主要杀灭肿瘤的细胞就是NK细胞,一有肿瘤细胞出现,就有许多个NK细胞将肿瘤细胞杀死。但是当情绪处于低潮时,而且经常是很内向、很抑郁,NK细胞分泌系统功能被抑制,从而降低了它们的杀伤作用,为什么相当多的肿瘤病人精神状态有问题,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是情绪确实是很重要的原因。
运动与吃饭一样重要
2020年4月14日,钟南山院士在一次与前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视频连线中分享了自己对于运动的看法时强调:运动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生活中必需的一个成分。这也是钟南山院士到现在这个年龄还能坚持那么大量的工作的原因,他表示必须要每天进行体育运动。
钟南山院士年轻的时候喜欢竞技体育,在1959年全运会400米栏比赛中虽未得到冠军,但是打破了当时的全国纪录。在年纪大了以后他虽然很少参加竞技体育,但一直坚持做点安全的运动,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习惯。
钟南山院士也鼓励大家坚持体育运动。“坚持运动,一般在30或40岁,锻炼与不锻炼,感觉没那么明显,但当你50或60岁时,你会感觉不一样。当然,在我这个年纪,会有一个更明显的区别。”钟南山坦言,在他的生活中,体育锻炼对他的健康和事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钟南山院士表示年轻的时候喜欢跑步,也喜欢打球,喜欢很多体育运动,后来年纪大了,还是坚持跑步、快行、健身等运动。”钟南山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实际的情况,我喜欢在室内骑自行车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室内健身等体育运动。”
想健康就要先学会呼吸
在《钟南山健康访谈录》一书中,钟南山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呼吸,但懂得正确呼吸的不多。我们从小就受教导要挺胸收腹,又时时刻刻要应付精神压力,以致肌肉绷紧,呼吸加快。但是,现代人大都是“胸式浅呼吸者”,主要用肺的中部和上部呼吸。除了音乐家、歌唱家和一些运动员以外,几乎无人知道在吸气时应让腹部扩张。
不妨观察一下婴儿是如何呼吸的,婴儿的呼吸又深又缓,腹部起起伏伏。随着年龄渐长,通常不知不觉地就舍弃了这种有利健康的腹式呼吸法,改为采用浅短的胸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会使肺部增加负担,肺部必须工作得更勤快,才可以确保氧供应充足。这种呼吸方法对心脏也不利,使心脏必须加快搏动,否则无法供应足够的血液去运送氧。
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是:通过横膈活动来增强肺通气量。
练习者将手放在上腹部,呼气时手随腹部下陷,并稍稍压力,吸气时上腹部对抗此压力,将腹部慢慢隆起。每日35次,每次约3分钟。练习者在进行腹式呼吸时,还要注意放松全身肌肉。呼气时要使腹部下陷,并应避免用力。吸气时要鼓腹,时间要比呼气稍长。每次吸气后要稍停片刻,不要立即呼气。
老人作息要像小鸟一样
2014年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老年人作息应该恢复到自然天性,就像小鸟一样,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床。所以要早睡早起,从晚上11点半睡到早晨7点,7个半钟头,再加上中午有半个小时的休息,这样每天能够保证8小时睡眠。即使是周六、日,不需要工作,也要是这样的作息。 因为日间的周期太长,老年人精力不够。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太一样。有的可能早睡早起,有的人晚睡晚起,凌晨一两点钟,到早上九十点钟才起来。但无论如何,相对规律一些比较好。
生活有目标的人更长寿
2015年钟南山在一次讲座中谈及,生活有目标,长寿几率高。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这对于一个人健康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些人在退休后还坚持工作,活得很开心,身体也很好,但是无所事事的人身体就不行了。有一个追求的目标,一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那么周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就不以为然了。
这是有根据的。韩国曾做过一个4.3万受试者的研究,参与者在40-90岁,观察了7年。有一组是有明确生活目标的,比如说要带大孙子等,有一个是没有明确生活目标,或者是不确定的。结果经过7年,没有明确生活目标的这一群人,有3000多病死或者自杀,比有明确目标的多一倍,心脑血管疾病也多一倍。
但是,追求不是苛求,不能太苛刻,应该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追求,而不是漫无边际的追求,应该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据健康时报、央视客户端、科普中国)
- 标签:孙小梅简历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