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许多中青年女性烦恼的黄褐斑,辨证选择中医经验方效果挺不错
提示:
对众多中青年女性来说,脸上有了黄褐斑是特别让人烦恼的事,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在面部呈蝴蝶状分布,又称蝴蝶斑。患者皮肤表面光滑,不痛不痒,但影响面部的美观。中医治黄褐斑有不少经验方,且效果不错,但患者应到中医医院就诊,由医生辨证,在医生指导下选方使用。
黄褐斑辨证分六型,对症选药方
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情志不遂有关,同时还与相关器官的虚弱以及血瘀、气滞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可辨证分为以下六型,每型均有相应的药方调理。
脾虚型
症见色素斑伴有胃纳欠佳,食后腹胀,乏力倦怠,或见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舌边尖有齿印,脉缓。药选用六君子汤加减健脾益气。
肾虚型
症见色素斑伴有面色黯晦,腰膝酸软,乏力,月经不调。肾阴虚者则常伴有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口干舌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或细数。肾阳虚者常有伴头晕,耳鸣,形寒,尿频,舌质淡,脉沉或细弱。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补肾药;肾阳虚者用肾气丸加减温补肾阳药。
肝郁血瘀型
症见色素斑伴有烦躁易怒或心情忧郁,胸胁胀闷,月经不调。舌质淡红或黯红,苔薄,脉弦。药选逍遥散加减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药。
肝郁气滞型
症见色素斑伴特别爱生气、心情总是不佳、乳房胀痛的女性,药用逍遥散;如伴有舌质暗紫、痛经、经血中有血块的,可以用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各15克,白芍10克,川芎 8克,桃仁9克,红花6克,水煎服,每日1剂);伴浑身没劲、月经量少、嗓子发干、眼睛发干、爱犯困的,可服用六味地黄丸。
肾虚肝瘀型
症见两颧色斑、色泽较深暗,形体偏瘦,多伴腰膝酸软,月经量少,心烦易怒,夜寐梦多,舌红苔少,脉弦细。治则补肾填精养血疏肝,药用女贞子20克,旱莲草、淮山各15克,熟地、山萸肉、益母草、当归各10克,白芍、丹参各12克,柴胡、川芎、松壳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虚肝瘀型
症见色斑分布于两颧及口周,形体丰满,伴腹胀,大便稀疏,舌质暗红,苔白腻。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化湿,药用柴胡6克,白芍、当归、炒松壳、玫瑰花、红花、白术、云苓、白僵蚕、白附子各10克,冬瓜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加减逍遥丸。
肝郁血虚、肾阴不足选用中成药
■中成药逍遥丸+当归片
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与脏腑气血失调相关,患者情志不舒则肝失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而致面部气血失和而发病。故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中和气血。
逍遥丸疏肝解郁,专于肝郁血虚之症;当归片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之功,为血瘀要药。二药相伍,一气一血,既疗气滞,又治血瘀,气血兼顾,配伍治疗黄褐斑相得益彰。
一位38岁的女士,初诊时自述面部色斑半年余,曾到美容院做过护理,也曾服多种西药,但效果不持久。就诊时两颧部黄褐斑,呈对称性,情绪不佳,胸闷,善叹息,头晕沉,月经多有血块。辨证为肝郁气滞,瘀血内阻。给予逍遥丸、当归片交替口服,每日3次,服药一月后,月经血块消失,头晕、心烦明显好转,色斑变淡。继续服上药20天,色斑及余症均除,心情愉悦。6个月后未复发。
■中药内服+外敷法
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多由于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肝郁气结、肝失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黄褐斑患者常出现月经不调、腰膝酸软等肾阴不足之证,或表现出性格抑郁、情志不畅、急躁易怒等肝气不舒症状。
中药内服法可根据六味地黄丸、逍遥丸、五白散化裁治疗。基本方为生熟地、赤白芍、生山药、丹参、元胡、柴胡、川楝子、僵蚕、白蒺藜、白芷、白芨、白薇。若兼见肾水不足,加女贞子、枸杞等;兼见月经不调,加当归、益母草、泽兰;情志不畅者重用香附、元胡、川楝子。
外治法主要是采用中药面膜治疗。具体方法为先洁面,磨砂去死皮,按摩10-15分钟,然后将中药面膜(内含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白芨、僵蚕、白丁香等活血化瘀、增白祛斑药物)加乳剂基质配成霜剂敷于面部5分钟,再上石膏粉成热膜敷面部30分钟。然后去膜,清洗面部。
(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常怡勇)
- 标签:早乙女露衣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