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慎食青口等贝类海鲜,谨防食物中毒!
提示:
近期,我国沿海部分青口产地发布紧急通知,因检测到贝类毒素超标,提醒消费者近期慎食青口等。
每年四五月是青口中毒高发季
青口,又称海虹,学名叫贻贝,是常见的一种食用性贝类。之所以食用青口易引起中毒,主要是因为这些贝类生物食用了有毒物质并容易将毒素在体内蓄积造成的。通过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发展规律发现,贻贝动物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在每年四五月份达到最高,这也是每年此时青口中毒事件高发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麻痹性贝类毒素极耐高温,普通的烹饪方式几乎无法将其降解。即使是烹煮后的青口,其体内依旧存有此类毒素,从而导致食物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青口之外,牡蛎、扇贝等贝类水产中也同样可能会含有超标的麻痹性贝毒,即同样存在致人中毒的风险。
麻痹性贝类毒素会导致人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一旦食用贝类海产品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绞痛、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后,必须立即前往医院接受针对性救治。
如何预防中毒购买食用要留神
食用贻贝等贝类食品,要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四五月份赤潮爆发的高峰期,建议不要采捕或购买食用野生贝类食品。
到正规场所购买
要到放心、有保障的场所,大型超市或正规农贸(海鲜)市场,其卫生和安全性更有保障,进货、包装等流程也会有严格的监测和质量把控,相对更放心。
食用之前要去掉内脏
被麻痹性毒素侵袭的贝类食品,从外观看起来和普通贝类食品并无太大差别,因此在食用过程中要做好预防。在贝类生物的所有组织器官中,麻痹性贝毒在消化腺、裙边、鳃部、性腺等部位含量较多。所以,食用前要去掉贝类的内脏,严格去除其消化腺和裙边,减少毒素,降低中毒风险。
只吃肉不喝汤
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水溶性生物毒素,在烹煮的过程中会逐步溶解到汤汁中,所以不建议喝汤。贝类等海鲜食品属高嘌呤食品,一般汤中的嘌呤物质含量较高,食用会升高体内尿酸,增加高尿酸血症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因此也不建议喝汤。
毒素高峰期尽量不要食用
此类中毒事件有明确的时间聚集性,如前所述,麻痹性贝类毒素一般在每年四五月份达到高峰,所以,尽量错开这一时间段购买和食用贝类。
食用海鲜时还须注意这些问题
皮肤破损勿处理海鲜
如果皮肤上有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不要接触海水以及海水中的海鲜等生物,处理海鲜食品时,尽量戴上手套。
一定要完全加热
海鲜不能生吃,包括生鱼片。制作生鱼片的过程中,鱼肉很容易被鱼鳍和鱼皮上的创伤弧菌所污染,食用同样存在感染风险。高温烹调可以杀灭海鲜中存在的寄生虫和病菌等有毒有害物质,降低食物中毒风险。
生熟分开
在海鲜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烹饪工具(案板、刀具等)的生熟分开,即处理海鲜的工具要与处理其它菜肴尤其是其它熟食的工具分开,处理过海鲜的工具应及时冲洗清洁,并用高温或专用的食品级消毒产品进行彻底消毒,避免食物交叉感染。
食要限量
由于海鲜中含有较多的嘌呤物质,不宜一次大量食用或短时期内频繁多次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每日吃鱼、虾类海产品食物宜为50克-100克(不超过2两)。
(陈小卿,据生活与健康)
- 标签:发动机油泥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