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大众防护与心理疏导(7-3)
提示:
8
防疫志愿者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型冠状病毒来袭,医务人员纷纷请缨逆行走向战场,一腔热血的志愿者们也想提供帮助,支援武汉。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大量的志愿者自发进入灾区想要支援,但由于大量私家车的涌入,导致道路堵塞,部队救援车辆、救护车、警车等进出困难。由于当地余震不断,道路仍有落石,有的志愿者深陷险境,也占用了一些救援资源。虽然志愿者及社会热心人士纷纷捐赠物资,但是多集中在媒体报道的重灾区如北川等,使得救援物资被大量浪费:捐赠给北川的物资堆积如山,但是离北川不远的同样是重灾区的青川却少有人问津。另外,还有很多非心理专业的人员带着爱心进入灾区,他们未充分考虑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问题,让地震亲历者反复回忆地震场景,对其心理造成了二次创伤,导致地震灾区后来流传着“防火防盗防心理”这句话,这实际上给心理咨询这一专业带来了污名。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志愿者需要做的准备。
8.1 做好身体上的防护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做志愿工作,基本原则是保护自己,绝不给救援工作添乱。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时就下发了通知,谢绝私人私自进入武汉做志愿工作,所有救援资源由政府统一调配。这样做就是为了控制疫情,减少外来人员的感染。令人欣慰的是,不少武汉市民自发地做起了志愿者。比如在武汉封城、公交地铁停运后,有当地志愿者被红十字会征召,组织私家车队给社区运送医用物资,安排车辆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医院附近的饭店,免费给医院送餐,为医务人员提供保障。做志愿者,前提条件是从自身做起:“勤洗手,勤通风,打喷嚏捂住口鼻,出门戴口罩”“外出归来先洗手,不揉眼睛,不挖鼻孔,勤消毒”“不劳累,不熬夜,休息好”。在目前的报道中已有不少志愿者达到了上述各项要求。如本次疫情中有不少疑似病例或需要医学观察的病例在家中隔离,社区志愿者会将生活必需品送至其门口,隔离人员在志愿者离开后才出门将必需品拿回家,这就做得很好。
8.2 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疫区的情况可能比我们预想的更复杂,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遇到居民不想接受帮助时不应强求。要将被帮助者的第一需要放在首位,将志愿者自我实现或自身的愿望放在末位。要明白自己不是全能的,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有时并不能完全帮助到别人;要承认自己情绪上也有脆弱的一面,也会害怕被传染,也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要承认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不要因为有这些压力而贬低自己和感到内疚。
8.3 做好情绪管理
此次疫情是一场硬仗,需要志愿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无完人,志愿者也可能出现不良的情绪。要善于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积极应对,不将负面情绪带到自己的志愿工作中去。
8.4 组织保障
志愿者参与各项活动,需要一定的组织保障。这个组织保障,可以基于社区,也可以基于工作单位。有组织的志愿者会更有归属感,从事志愿活动也会更有目标和计划性。此外,每个志愿者还可以从组织或团队中汲取正能量,获得社会支持。
总之,志愿者的工作是光荣而神圣的。我们要充分考虑这个工作的利弊。只有考虑全面了,才能打好这场持久战。
9
高危人群注意事项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很多人现在都是“谈‘冠’色变”。新闻报道中总是提到“高危人群”,那么,到底哪些是高危人群?如果自己属于高危人群,应该怎么办呢?被感染之后还有救吗?请先别着急,因为目前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老年人、青壮年及儿童均有发病,也就是说,无论哪个年龄层,如果不做好防护,都有可能被感染。而且,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产妇,HIV感染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患者,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障碍人群,感染后病情进展会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因此更要注意防护。
首先,要知道,高危人群并非一定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只要做好措施,就能有效防护病毒的入侵。
其次,放松心情,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孕妇。孕妇的情绪和胎儿的健康息息相关,保持好心情尤为重要。
最后,我们还可以寻求社会支持,可以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可以多与自己处于类似状态的人分享心得,交流经验。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其他哪些注意事项呢?①避免去疫情高发地和人流密集、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必须要外出,一定要按标准佩戴好口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均可,连续佩戴4小时或有污染、潮湿应及时更换。儿童需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口罩并正确佩戴,同时还要随时观察其状态,帮其调整口罩,注意不能影响正常呼吸。
②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涂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水搓洗15秒以上,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接触食物前、上厕所后、外出回来后、接触过他人或动物后,一定要记得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
③居家保持环境的清洁与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加强空气流通,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④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多喝水,保证蔬果的摄入,肉蛋类食物要煮熟、煮透。
⑤维持正常的、有规律的和健康的生活作息,保证睡眠。
⑥保持适度的居家锻炼,虽不能外出,但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居家锻炼方式,如练瑜伽、做家务等都是可行的,不能完全躺着不动。
⑦及时观察,及时就医。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发热、流鼻涕等,首先应居家隔离休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佩戴医用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就诊途中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建议以私家车或救护车前往,以避免交叉感染。
⑧定期检查和复诊,孕产妇定期孕检很重要,仍需遵医嘱进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最重要的是要咨询医生疫期如何安全用药、是否可以停药等,千万不可自行随意调整或停药。
⑨家中常用物品尤其是儿童的常用物品如奶瓶、奶嘴、碗筷等,耐高温的,可以通过煮沸30分钟的方式进行消毒;不耐高温的,可以用75%酒精擦拭表面进行消毒。衣物可以加入适当比例的消毒液进行清洗消毒。
⑩一定不要勉强。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做的家务等可以请家人帮助。平安度过疫期是所有人的期望。
PART3
心理保健篇
10
常见的心理反应
随着新冠肺炎的暴发及疫情的加重,原本轻松愉快的春节,突然变得紧张严肃起来,人们的神经也越发紧绷。面对难以预测的疫情,担忧和恐惧是很正常的。然而,延长的假期以及控制疫情的需要,大家目前需要整天宅在家里“休养生息”,于是有大把的时间以及多种渠道来获得有关疫情的负面消息,恐慌、焦虑情绪逐渐加重,甚至超出自己的承载能力,对应的心理反应也随之而来。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面对疫情可能会出现的常见心理反应以及应对方法。
常见的心理反应有哪些?
(1)明显的情绪反应。
感到紧张、担心、不安、害怕、恐惧、恐慌,情绪烦躁,容易激惹、发脾气,经常抱怨,甚至对疫情信息感到愤怒,对其他事情缺乏兴趣,闷闷不乐,无法开心起来,表情痛苦,哭泣。
(2)明显的躯体反应。
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心跳加快,呼吸不畅,憋气,恶心,腹部不适,腹泻,胃肠胀气,食欲差,尿频尿急,出汗,肌肉紧张及发抖,双腿乏力,肩背部疼痛,自我感觉发热等。
(3)睡眠差。
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且多噩梦,睡眠不持久等。
(4)认知功能受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不清晰,决策困难,脑子反应变慢。
(5)人际关系变得紧张。
容易敏感多疑,过度防范他人。
(6)行为反应。
逃避或回避一些信息、场景,反复查看疫情的进展,反复测量体温,反复洗手,社交减少,变得懒惰,极端的甚至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等。
11
过度焦虑了,该怎么办?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焦虑情绪。当我们面临生活中的重要事情,需要做重大的决定,或有一定的危险时都会出现焦虑。焦虑情绪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以提醒机体现在是关键时刻,需要提高警惕去应对。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过红绿灯,这时我们的机体会提高警惕,左右观看,确保安全后再通过。这是正常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情绪。适度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我们应对各种危机,过度的焦虑情绪则会影响我们应对危机。
11.1 什么是过度的焦虑情绪?
第一眼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图片,你会不会感觉它非常恐怖难看?随着武汉等城市取消公共交通,全国感染病例逐渐上升,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这种紧张的气氛会不会感染到我们?我们是不是感到心神不宁、心跳加快、口干舌燥,而且会莫名出汗、心烦气躁、容易发脾气,还会不由自主地担心自己已经被感染了?我们会不会自觉地上网搜索各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并一一对号入座?我们会不会反复检查自己是否已经佩戴好口罩,纠结需不需要戴两层口罩,要不要紧急配置各种防护设备、消毒液?如此种种,都在提示我们有过度的焦虑情绪了。
11.2 出现过度的焦虑情绪该怎么办?
焦虑一般都起源于对周围环境的失控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我们的生活失去了以往的秩序;由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未知,我们担忧它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心里没有了安全感。
医生建议:
①尽可能恢复日常的生活作息。依旧按时起床就寝,按时进餐,注意营养均衡,安排好每天的生活,有张有弛。
②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从权威官方途径比如《人民日报》、国家或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毒力不强,会传染,自身抵抗力是关键)。
③不信谣,不传谣。倘若无法甄别信息的真假,就干脆不去查看非权威官方途径发布的信息,不私下打探所谓的“真实情况”。要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定能战胜新型冠状病毒。
④做好自身防护,保障自身安全。正确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不随地吐痰,勤洗手。
⑤每天安排适宜的娱乐活动。可以在家看看网络电影、小说,听听音乐,追追电视剧,玩玩短视频等。
⑥每天和亲友进行音频或视频通话,聊一些开心愉快的事情。
⑦每天适当地锻炼,比如练瑜伽、做操、原地跑步、做平板支撑等。
⑧呼吸练习放松。每天早晨醒来尚未起床、中午午休前、晚上入睡前均可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其要点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闭眼,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肚脐眼周围,正常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回落,每次练习10~15分钟,可以边听音乐边进行。
总之,出现了过度的焦虑情绪也无须害怕,这说明你的警觉意识要高于一般人,只要做好防范,加强自我调适,就可以应对。如果自我调适依旧无法解决,可以在网上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必要时还可以去医院就医。
12
新型冠状病毒来了,我总是反复测量体温……
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每个人的反应都有所不同。有的人总觉得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各种身体不适,比如咽喉疼痛干痒,偶尔咳嗽,头痛头晕,疲乏无力,没有食欲,胸闷憋气等。于是,反复测量体温,发现体温不高,稍微放心些,马上又想到有的科普文章所介绍的,有些感染新冠肺炎的人体温并不高,便感觉咽喉似乎更加疼痛了,头更晕了,全身更没劲儿了,呼吸也更不顺畅了,更加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若是再量体温,发现体温还是不高,更加觉得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于是戴上口罩,心惊肉跳地直奔医院了。
上面描述的情况,极有可能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是面对新冠肺炎的躯体化反应。这样的人到医院后,医生往往很快能识别出来,会吩咐他回家,但他可能会不乐意,还有可能会对医生极度不满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12.1 如何识别身体的不适是躯体化反应还是感染后的症状?
①躯体化反应通常是出现单个部位或系统的身体不适,比如仅出现咽喉疼痛干痒,或者仅出现头痛头晕,或者仅出现疲乏无力,或者仅出现胸闷憋气等。
②当对身体不适的关注度下降或心情愉悦时,这些躯体化反应的身体不适会消失。比如看电视看得高兴时,就不觉得头晕头痛了,或者有自己感兴趣的食物时,食欲会明显好转。
③躯体化反应产生的身体不适持续时间比较短暂。感染病毒后的身体不适通常持续时间长,而且会有加重的趋势。
12.2 为什么会有躯体化反应呢?
产生躯体化反应的原因目前并不明确,而且躯体化反应的确是个体感到身体不舒服,并非装病。其可能的原因有:
①生物学的原因。即体质因素,某些个体更容易感到疼痛等身体不适。
②环境的影响。家庭或工作的氛围会影响个体的感受,包括身体的感受。
③性格特征。神经质个性,向外关注比较少,对内关注比较多,因此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进而对身体感受更加敏感。
④情绪的不表达。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惧、担忧、害怕通过身体的不适来表达,而不是通过情绪来表达。
12.3 如何应对躯体化反应?
①接受事实。认清自己只是恐惧、害怕、担忧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不一定是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②合理表达情绪。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合理地表达不良情绪。比如可以采取倾诉、画画、写日记等方式,还可以拨打心理热线。
③积极调整情绪。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合理表达后,还可以积极地管理这些不良情绪。比如,理性思考自己不良情绪的来源,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又如,行动起来,做些有意义或者令人愉快的事情(如锻炼、听音乐、看书等),让自己开心起来。
④寻找社会支持。让好友来分享心得体会,包括自我防护和调整情绪的方法,向他人寻求帮助,共渡难关。
⑤积极冥想。结合冥想技术,想象自己的身体不适被逐渐装入了一只气球,气球慢慢胀大。最后,气球被装满了、爆炸了,所有的身体不适也随之消失了。
当然,如果这些身体不适反复出现,时好时坏,甚至已经困扰到我们的生活,可以向精神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未完待续)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