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男性保健  男性心理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10-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年来,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据《华商报》近日调查发现,“早恋厌学”,“暴躁易怒”,“逃学网瘾”,“抑郁症”四项尤为突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痛苦和压力。

  首先是社会方面的原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随着产生了,一个孩子成了三个家庭的宝贝疙瘩。至少有六个长辈关注和疼爱。孩子一出生就充分享受厚重的爱,被抱着、护着、遮着、盖着,盛情难却,理所当然。长辈爱的多期望值也高。到了孩子成长阶段,个体意识逐步形成,开始有了个性特点:能区分自己和别人,初步有了自己的思维、行为和主见,显得不那么听话,那么服从了。这时,多数长辈一方面,惩罚,另一方面又更加疼爱迁就,这无形中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孩子成长欲强的,往往会产生,加强,言行过激;成长欲弱者,就会受到成长压抑,造格失常扭曲,出现异常行为,怪异动作。此时,更会带着情绪去,干预,。其结果不但收效甚微,还会使亲子关系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老师的责任转移。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紧紧抓住家长们宝贝孩子的心理,从孩子上幼儿园就要求家长承担原本是孩子学习过程的内容。如抄写当天的作业、检查作业的对错、陪写作业、签字认可等等。这一责任的转移,使孩子依赖家长不屑负责,家长与家长竞争攀比,忽视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却过早地承担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压力。要知道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错过了,孩子如何不厌学?

  第三,家长在日常生活上的包办代替。为了满足家长们对孩子的爱欲,除了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外,从物质上千方百计地投入,却不很少从心理和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同孩子交流沟通。日常生活中,一切事务全部包办代替,从穿衣洗脸到整理书包。谁都知道,处理个人事务本身就是成长的条件,是培养能力的机会,如果被,就别怪他们以为中心、不尊重不理解别人,更不懂得爱和责任,甚至视父母为仇人了。

  现代创造的如此杰作和产品,只好由他们自己说话,望而却步了。 事已至此,不从思想观念上解决,可以说很难有效。

  第一,孩子是一个“人”,而不是你宠爱的动物,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思想意识,有的个性特点,而宠物只需听话、就行了。不要让你的儿女成为你的宠物。

  第二,教师队伍需要加强心理素质和职业教育。我们的老师已经把教书“育人”变相理解为教书“为人”。忽视国家义务教育的责任,认为只是在为家长服务,你生的孩子我来教育,你就应该领我的人情,甚至请客送礼。更有甚者以孩子父母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忘记了自己比家长更懂得教育,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他们如何。

  大部分的家长在教养过程中,总是将自己的意愿给孩子,自己人生中未完成的意愿遗憾,通过孩子来实现,。孩子学习之余,给他们报各种科目,什么奥数、英语、书法、画画、游泳、滑冰、钢琴、舞蹈如此等等。将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满的,陪着孩子风雨兼程。岂不知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增加了负担,使其应接不暇,力不从心,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此时他们一旦接触上网络,体验到虚假的轻松愉快感,就容易上网成瘾。

  第四,教育体制决定了以成绩论英雄。老师和家长同时看成绩说话,一好百好,成绩不好百不。养成孩子只听好的不听,争强好胜而又脆弱的个性。而那些常受的孩子,却抵触,多动,最终变成不受欢迎的人。

  研究表明,那些学习不好而又处处惹事的孩子,往往是缺少真正的关爱。为了得到的关注,便采取特殊言行引起他人注意。这时,如果老师和家长只注意他们这些缺点或不良言行的话,会起到负强化的作用,他们不得不改正反而更加不良。如果我们这时接纳他们的缺点不提,而把注意力放在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会逐步减少。正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第五,将问题解决在出现之前,而不是问题出现了才想起要解决。当我们的孩子来到,他们就不仅仅是你私人的产物,而是一个的个体,他们拥有自己的感觉、思想、言行和的能力,并希望按自己的兴趣、、方式去生活,而切努力生活的更好的意志。因此,的爱,要放在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上。比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事物等。给他们创造一种安全、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氛围,允许他们融入小朋友中去尽情玩耍游戏,让他们充分地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不要因怕麻烦,怕弄脏衣物,怕孩子受伤等等而、甚至处罚孩子。应他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性、天性,鼓励他们提问,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是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关键。

  第六,家长要克服自己的补偿心理和与人攀比的心理。相信自己的孩子!接纳自己的孩子!鼓励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以谦虚为借口对自己孩子大肆贬低。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解决不了时,寻求心理帮助。这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和时间以及。因为心理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完成,有时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多的时候是我们需要做出改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