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的倔强!自己掏钱研发新机,获得订单后主动帮军方掩盖真相
各国战机研制的流程大致相同,都是由军方提出需求,然后公开向战机厂商招标,最后决定选择谁签合同。不过在中标之前,所有参与者都会得到军方相应的研发费用,很少有公司会自费研制飞机。连苏霍伊的老总都说过:“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花钱研制战斗机,但没有军方经费的支持,这样的做法很不经济。”
不过凡事都无绝对,法国达索公司就干过自己掏钱研发战斗机的事情。最后他们还要煞费苦心地为法国空军掩盖整个过程,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倔强的达索
从马岛战争中一举击沉英国驱逐舰的“超级军旗”,到幻影2000,再到目前法国空军大规模装备的“阵风”系列,这些都是达索公司的产品。
按理说,作为法国军方的“宠儿”,达索公司应该不发愁订单。但早在1964年,达索公司就曾经对自己的处境做过一番检讨。一则明白法国国内的市场无法满足自己,二则发现自己的重型战斗机单价昂贵,不具备外销竞争力。
在没有与法国军方做任何沟通的背景下,达索公司决定对重型战斗机进行小型化的研发。选定的参考飞机是幻影3 F2,这款后掠翼型战斗机的缩小版叫幻影3 E2,后来更名为幻影F1C。
幻影F1C搭载了一具与幻影4相同的ATAR9K发动机,航电设备则直接挪用了幻影3 F2的装备,这样的“东挪西借”成功降低了研发成本。设计师的目标是小型战机能够用于低空侦察、攻击,以及制空拦截等多种功能的多用途飞机。
经过试飞员的短暂测试后,证明幻影F1C拥有幻影3一样的高速性能,同时由于身躯减重,克服了后者在低速性能上的缺点,并拥有短场起降的能力。
当时法国因为退出北约与美国闹得不可开交,美国驻法国的空军部队一旦撤离,法国将面临无制空拦截战斗机的窘况。恰巧此时幻影F1C投入生产,对于这样一款性能佳、价格美的拦截机型,军方与达索公司一拍即合,立即采购了100架。
而达索公司也十分会做人,将与法国军方签订合同的时间提前了一年,对外公布的生产时间又比实际晚了几个月,这样掩盖了空军没有投入研发资金的事实。
二、幻影F1
1967年5月,幻影F1C的1号原型机在试飞时发生了空中解体的意外事故,但这并未动摇法国空军购买F1的信心。
幻影F1型战机的主翼采用高肩翼、锥形前缘的后掠翼设计,其前缘后掠角为47°30’、后缘后掠角为5°,于主翼外侧三分之二处设有翼前缘锯齿,相较于参考机型幻影3 F2,翼面积缩小了29%。
主翼配有可以自动伸展的前缘襟翼,起飞重量增加了2540公斤,起飞距离缩短到640米,进场速度降低到每小时250公里。虽然体型减小了,可是由于换装了体型更小、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载油量与幻影3 F2相比反而增加了43%。飞机使用地面加压系统进行加油作业时,只需要6分钟就可加满。主起落架的主轮与前轮都为双轮设计,可在比较粗糙的野战跑道上起降。
三、幻影F1的几款型号
最先服役的是制空拦截型C型,搭载单脉冲雷达,虽然具备全天候拦截能力,但仅能追踪单个目标,且部署初期并不具备俯视性能。固定武器为两门30毫米机炮,服役初期由于射击控制系统没有健全,武器只有机炮能用。
直到F1在法国空军服役3年后,才能使用雷达制导的导弹,并且飞机翅膀一边只能挂一个。又过了一年,飞机终于能在翼端、中心线和主翼所有挂载点可以完全武装了。
A型是只能白天使用的简易版本,机首并没有装备制空使用的雷达,改为安装激光测距仪和小型测距雷达。这是C型所不具备的,因此C型与A型相比,前者缺乏对地攻击的能力。
B型是双座版,前机身延长0.3米,并撤除了前机身内部油箱和固定机炮,以容纳后座空间。
大部分外销型的幻影F1都是以制空拦击的C型为基础,发展成为可以依据市场需求而强化对地攻击能力的E型。还有安装追加地貌绘图功能、连续测距能力、扫描同时还可以追踪的单脉冲雷达。D型则是E型的双座版。
侦察用的R型搭载惯性飞行导航系统,以提升飞行导航精准度。机首下方突出的位置安装了一部光学/红外线扫描相机。虽然是侦察机,但由于对地搜索能力强悍,R型也具备对地攻击能力。
幻影F1型战机共交付给法国空军246架,西班牙、卡塔尔、南非等10个国家共473架,销售数量大约是幻影3型的一半。主要原因是当时幻影3还在大部分客户手中正常运行,因此挤占了F1的市场。
同时,美国的F5和苏联的米格21出现,在军机市场上大面积攻城略地,进一步挤占了法国人的空间。再加上幻影F1型的定位高于入门级,因此让一些国家很难定位。
毕竟军事强国可以将战机根据不同需求分出层次,而很多国家只是为了解决有没有战斗机的问题,因此也造成了F1在市场定位中的尴尬。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