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男性保健  性爱保健

四川大学博物馆群开工 锦江之畔将添一座成都人文新地标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锦江之畔的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将矗立起又一座成都人文新地标。

  由成都市与四川大学共同建设的四川大学博物馆群项目昨日正式开工。

  依托已有百年历史的四川大学博物馆,该项目将建成公园城市开放型综合博物馆群,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市校共建 打造望江历史文化风貌片区

  锦江流过九眼桥后,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门附近画出一道优雅的曲线,江流宛转处就是著名的望江楼。

  毗邻望江楼的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属于天府锦城中“八街九坊十景”中的望江坊,是锦江绿轴和城市阳台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望江历史文化风貌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大学博物馆群项目,由四川大学提供土地、建筑和藏品,由成都市政府出资13亿元共同打造。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成一个以展示人文自然资源为主体、以‘四区一带’为特色的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开放型博物馆,成为我们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新名片和世界文化名城的新地标。”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在开工仪式上致辞表示,“今天开工的四川大学博物馆群项目,是我们川大把百多年来汇聚的大量自然和文化遗产融入到成都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记忆中去,意义很大,影响也会久远。”

  据介绍,该项目东临锦江,将囊括现有的四川大学东门、四川大学博物馆、图书馆、校史馆、江姐纪念馆等,占地约21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

  其中,原有的四川大学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将原址保留扩建,此外将新建博物馆3万平方米,新建综合楼约1.5万平方米,还将新建1.2万平方米的地下车库。

  新建的博物馆将以从四川大学历史建筑中提炼出的锦绣红优雅灰为底色,寓意对学校百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布局上采取一馆两翼的格局,一翼为人文展区,一翼为自然展区。

  此外,还从川大历史建筑中提取出坡屋顶、重檐等传统元素,运用现代手法抽象地融入新建筑中,传承历史,面向未来。

  博物馆群 将成开放型市校共享公共文化空间

  四川大学博物馆群的定位为公园城市开放型综合博物馆群,天府锦城博览文创高地、锦江公园开放共享街区。按照规划,四川大学博物馆群项目规划范围为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门片区,主要建设内容为打造“四区一带”开放型市校共享公共文化空间,即综合博物馆区、小型博物馆区、研学博览区、博览文创拓展区,以及滨江博览文创带。

  综合博物馆区将对现四川大学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两馆进行改扩建,规划建成地上“四川大学人文·自然博物馆”和综合科研用房,建筑面积分别约为40000平方米、20000平方米。

  小型博物馆区将植入“天府文化”元素,综合考虑川大研究成果及藏品资源,建设人文、艺术、诗歌、科技、文创等相关主题的小型博物馆群落。

  研学博览区将改造提升现有滨江楼、文科楼等建筑,整治建筑立面,强化研学博览功能,在以上建筑内设置学校科技成果展、人文社科成果展、市民大讲堂等。

  博览文创拓展区则依托川大图书馆、校史馆、江姐纪念馆等建筑,增加微展示空间,对社会公众开放,与其他区域共同形成具有大学校园空间特色的博物馆聚落群。

  从四川大学博物馆群的规划看,它的另一个角色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其他博物馆群不同的是,由于由四川大学与城市共建,四川大学博物馆群还与城市周边资源紧密结合。

  据悉,滨江博览文创带在九眼桥至望江楼公园的望江路沿线,实施锦江沿线景观绿道的规划建设、望江楼公园的景观提升、公园和校园望江路沿线部分围墙拆除、校园内外的环境整治、周边商区的业态优化等,依托望江路沿线的景观打造、场景塑造和环境改造,形成博览文创场景。

  西南地区最早博物馆 将达到有史以来最大的规模

  “四川大学博物馆群建成后将进入世界一流的大学博物馆行列。”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四川大学博物馆曾多次迁移馆址,每一次都得到了提升。该项目建成后,四川大学博物馆将达到有史以来最大的规模。”

  霍巍介绍,四川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建立最早,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开始筹建,由美国学者戴谦和教授出任馆长。到20世纪40年代,华大博物馆已被誉为“西南最完善之博物馆”。迄今,馆藏文物已达8万余件。

  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创建于1935年,1952年合并了原华西协合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部分动植物标本。现馆藏有植物标本80余万份,动物标本14万余号,植物标本数量位居全国高校之首。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植物标本馆就被收入《世界著名植物标本馆专集》,为世界重要标本馆之一。馆藏最早的动物标本采集于1907年,馆藏最早的植物标本采集于1884年。除了大量珍稀濒危和特有动物外,博物馆内还有通过国际交换保存的美国、英国、日本、前苏联、法国、保加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标本。

  四川大学博物馆老馆于2005年5月落成,此次将重新规划其内部空间,置入新的功能空间,原自然博物馆改造为人文库区,原川大博物馆改造为人文展区。博物馆屋顶将改造为室外植物园,作为川大自然展区的室外延展,既是川大植物学的对外展示窗口,也是观望江楼的绝佳平台。

  大学博物馆 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学博物馆使命与功能的深入认识,中国的大学博物馆也逐渐从过去“养在深闺”转为崭露头角。成都市政府和四川大学共建博物馆群落,和理工大学共建自然博物馆,政府更加重视博物馆行业的育人功能,同时也是大学博物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创新发展空间的绝佳契机。

  博物馆与大学本身就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无不将博物馆作为大学建设的重要部分。大学博物馆不仅承担学校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任务,更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广泛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比如,哈佛大学就拥有22家博物馆组成的庞大博物馆群体系,拥有数百万件珍贵的藏品。国外的大学博物馆已经不再局限于象牙塔中,而是逐步承担起所在地区、城市和国家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以及在大学承担社会使命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成都市文旅局相关人士介绍,2016年4月,成都就与四川大学签署《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和四川大学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成都与川大将在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深度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环川大知识经济圈等方面开展合作。

  为推动落实会商合作事宜,充分发挥市校互补优势,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合作,2018年6月13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再次携手,共同签署《深入推进市校合作 共建世界一流大学 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合作协议》。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士介绍,在市校合作过程中,成都市了解到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馆藏量很大,而原有展示空间较小,双方决定共建新博物馆,提升展示空间,后来双方进一步协商决定将博物馆周围一些小而美的历史建筑融入进去,建成博物馆群。

  据介绍,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双方将依托四川大学现有人文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馆藏资源优势,共同规划、建设一个以展示人文、自然资源为主的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开放型博物馆,建成后面向公众全面开放,充分利用锦江的景观人文资源,塑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记者 汪兰)

  原标题: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四川大学博物馆群昨日开工 锦江之畔将添一座人文新地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