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兵败不应归结于个人 改革需要更深入
在姚明一双泛红眼睛的注视下,属于中国男篮的世界杯结束了。
为备战这届世界杯,中国男篮集训了3个多月;为打好这届世界杯,中国男篮准备了将近3年。
由于过去3年间,中国男篮没有重大的、涉及参赛资格的比赛任务,面向东京奥运,中国篮协推出了双国家集训队的创新模式。两支国家集训队之间不存在主次之分,于2017年和2018年并存,其间分别承担大赛任务。之后合并为一支国家队,备战世界杯及奥运会。
彼时篮协希望借此举措构建竞争机制,调动国家队教练员及运动员积极性,拓宽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选拔层面,在挖掘潜力球员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年轻教练,以便为世界杯及奥运会做好准备。
简而言之,采用两支国家集训队的模式,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球队实力,打好本届世界杯与东京奥运会。从这个方面看,冰冷的成绩就摆在眼前,结果难言出彩。但若从其他角度出发,显然还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中国男篮战胜了尼日利亚,压哨拿得东京奥运会的直通资格,真就能万事大吉“一白遮百丑”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然而在中国男篮遗憾收场后,就可以直接将球队定义为一无是处、百无一用吗?这样显然也不客观。
从2017年4月李楠与杜锋走马上任、红蓝两支集训队拔锚起航迄今,中国队既有在亚运会上以全胜战绩重夺亚洲冠军的喜悦,也有在本届世界杯上未能获得奥运会直通资格的遗憾。
其间胡金秋在亚洲杯上一鸣惊人、阿不都沙拉木在亚运会上一飞冲天,还有赵睿、于德豪、吴前等一批年轻球员逐渐成长起来。若非得益于两支集训队的模式,其中很多人将难以披上国家队的战袍,获得如此宝贵的展示机会。
可作为中国篮球事业中最受关注的一环,男篮国家队的成绩最具说服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球迷对这届本土世界杯抱以极高期待,期许球队能够披荆斩棘闯入八强,复制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荣光。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单从成绩看,世界的水平离我们越来越远——里约奥运会上的全败战绩曾被视为低谷,但现在很可能连东京都去不了了。
与波兰队一役的最后7秒钟,成为了中国男篮在本届世界杯上的分水岭。如果中国队能把细节处理得更精细一些,把这场比赛的胜利牢牢攥在手中,也许球队的整个走势会大不一样。积累信心需要漫长的过程,可消磨起来却容易得很。中国队此役丢掉的“魂”,到最后也没能彻底找回来。
“在家门口打比赛,球队有起伏,但是总体非常好,精神面貌值得肯定,当然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正如李楠所说,此时给球队“打分”没有意义,因为不够客观,不能记录和证明球队的努力。
若以2017年姚明出任中国篮协主席为界,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篮球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去年的亚运会,中国队包揽了篮球项目全部4枚金牌;今年的三人篮球世界杯,中国女队历史性摘得世界冠军的头衔。
与此同时,CBA联赛也在以NBA为模板不断改进,比赛轮次增加、合同愈加规范、商业赞助走高,一切都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本届世界杯上,中国队确实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关键球处理缺乏经验、罚篮基本功有待提升、发挥易受压力影响、争抢篮板各种吃亏……这些问题最终反映在了成绩上,然而中国男篮作为一个整体,并不应该把原因简单归结到某一个人身上。
个别过激球迷上升到人身攻击的言论,对球队百害而无一利。中国男篮通向东京奥运会的大门仅剩一条门缝,我们要做的是帮助球队尝试把它重新掰开,而不是想着给它再上两把锁。
国家队成绩是具象的展现,它是职业联赛、人才培养、青训建设等种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长压根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道理单拎出来任谁都懂,可套用于在意的事物上却往往又是另一回事。
亡羊补牢,让世界杯成为中国篮球睁眼看世界的平台,并以此为契机将篮球改革推向深入,向更高层次靠拢。正如姚明所说,我们已经知道世界的格局,我们必须要向着世界先进水平看齐,不能半途而废。
作为中国篮球的掌舵人,姚明主动揽过了所有责任,他已将目光投向了明年6月的落选赛,“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要去争取。”
即便最终无缘东京奥运,如若本届世界杯的经历能成为中国男篮变得更成熟、更厚重、更强大的一块垫脚石,此刻遭受的痛苦也算没有白捱。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