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男性保健  保健常识

500余件文物出土 眉山三苏祠首次发现北宋遗存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2月3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获悉,因三苏祠式苏轩文物库房改造项目建设施工,勘探发现宋至明清时期文物遗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了三个月的抢救性发掘。目前出土可修复文物500余件。值得注意的是,三苏祠本次发现的遗址遗存,与三苏父子在眉山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

  首次发现北宋遗存

  三苏祠式苏轩遗址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街,因三苏祠式苏轩文物库房改造项目建设施工,经前期勘探发现宋至明清时期文物遗存,需进行抢救性发掘。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批准发掘面积700平方米。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苏祠博物馆、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9年9月5日正式对该遗址展开考古发掘,于2019年11月29日发掘正式结束,历时86天。这次发掘中总计发现各类遗迹现象59处,包括灰坑50个、灰沟9条。其中,时代可以判定为宋代的灰坑有24个、灰沟7条。

  本次考古发掘区域位于三苏祠的西北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对遗址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混凝土及红砖地基纵贯整个遗址。从本次发掘情况来看,遗址的时代包括了现代至民国、南宋至明以及北宋三个主要时期。

  出土各类可修复的文物总计500余件,包括陶器、瓷器、石雕、陶石建筑构件以及铜钱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类陶瓷生活用具,包括碗、碟、盏、杯、罐、瓶等。值得注意的是,在遗址中发现有少量的石雕佛像和陶俑。此外,地层中出土的不同时期的铜钱,为遗址年代的判定提供了直接证据。

  据考古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发掘是三苏祠文物保护范围内最大规模考古发掘,也是遗址区域内首次发现北宋时期的遗存。

  与三苏年代大致相同

  发掘区域中的宋代遗存,以灰坑和灰沟为主,且灰坑、灰沟里有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其中部分灰坑的直径达2米以上,深度也超过2米,显然是人为修葺,作为垃圾坑之用。因此,这个区域可能为当时生活区域的边缘地带。

  其中发现的第9号沟显得较为特殊,纵贯发掘区北部。沟的两岸均有人工修筑痕迹,或用瓦片、石块垒砌或用黄色黏土堆填,推测这条沟应是宋代眉州城的一条人工水渠。此水渠与现在眉山的地下排水系统几乎平行,相隔不到1米,可见眉山部分排水系统的走向,从宋代至今变化不大,这对研究眉山城市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遗址中出土的佛像,体量较小,数量也较少,可能不属于寺庙中的遗存。宋代眉州城中笃信佛教的人数众多,有可能是民宅中的私人供奉之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此处发掘中,未能发现式苏轩遗址与三苏故居有关的直接证据。但该遗址的年代上限可以判定为北宋中晚期,与三苏在眉州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这也是在三苏祠保护范围内,首次发现这一时期的遗存。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庆 王越欣

  同步播报

  “江口沉银”三期考古发掘即将启动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李庆)10月23日,封面新闻记者从眉山市文物部门获悉,今年12月到明年4月,备受关注的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将迎来第三期考古发掘。发掘地点初步确定在前两期考古发掘的北面,将沿用围堰排水发掘。预计下月枯水期,将开始进行围堰等工作。未来,三次考古出水文物将在即将修建的江口沉银博物馆与公众见面。

  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项目。2017年4月,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首期收官,发掘面积约1万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包括有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银币;明王朝册封藩王、世子、郡王及妃嫔的金册、银册;铭刻有年号、地点的明代官银;以及大量精美的金银首饰、兵器、日常生活用品等。

  2018年1月,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开始第二期发掘。两次考古发掘,面积达两万余平方米,出水各类文物4.2万多件。

  另据了解,和前两期发掘一样,今年的考古发掘也要进行志愿者招聘,具体情况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的信息为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