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男性保健  保健常识

长知识防忽悠!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保健品安全消费提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1-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8年年底,一篇名为《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的文章朋友圈,文中所描述的保健品致命的事件惊人。1月18日,针对“保健”市场乱象,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保健品安全消费提示。

  保健品不具备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任何保健品治病、防病的行为,都是不符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性要求的。消费者不要轻信保健品能够“治未病”“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等以防治疾病为噱头的夸大、虚假宣传行为。购买保健食品应认准“小蓝帽”标识,按需自愿选购,并认真核对产品批号和功能声称是否存在虚假、套用等问题,必要时,可通过属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验。

  与保健相关的免费体验、免费体检、免费、免费试用、赠送礼品、免费旅游、优惠养生、答谢、伪亲情关爱等。

  为达到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目的,很多商家以“免费”为诱饵,采取亲情关爱、定期,答谢等方式,来获取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联系方式及情感信任,进而为其“量身定制”大肆推销各类保健产品。为防止中老年消费者因保健品消费而上当,远离所谓的专家义诊、免费体检、免费健康、组织旅游、分时养生度假、以及会议营销等商家营业场所以外的各类保健养生宣传、经营行为。

  治疗疑难杂症、治愈率、答谢、惠民工程、补贴、消费、领导人及明星代言等。

  商家往往打着惠民工程、补贴、消费等,利用、医疗单位、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以专家、知名人士、医务人员和消费者身份对商品做虚假或引人的宣传,通过虚假打折、“雇托儿”“饥饿营销法”等手段制造“现场抢购”的营销氛围,消费者按所谓的“疗程”“优惠”大批量购买产品。甚至有的打着各种社会组织和消费的旗号,声称能帮助消费者追讨被骗买保健品款项,诱使消费者落入“连环骗”的。

  在自身权益方面,消费者不仅要做到掌握起码的辨识商品的能力,而且还应当做到掌握基本消费知识,购买保健产品或接受相关服务,应当选择正规商家,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并妥善保留购买小票,主动索要,保存在线交易记录等必要的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积极通过正规途径自身权益。(记者曹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