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烤肉“撂倒”3人!这种要命吃法,竟然人人都爱~
入冬之后,天气变冷,很多现烤现涮菜品又成了大家的冬日必点菜。
试想一下,窗外寒风刺骨,屋内烤得滋滋流油的羊腿,肉质嫩滑多汁,鲜香麻辣;或是热火朝天的涮锅里上下翻飞着各种鲜美的肉片蔬菜,沾上蘸料,满口生香……这滋味,就是美~
尤其是近年来 炭烤肉、铜锅涮等传统烹饪方式再度流行,让大家在满足口腹之余,又重新体验了一把旧时的风物人情。
只是,快乐归快乐,谁也没有想到,这么个“新鲜”吃法,能一下撂倒三个人!
11月17日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接诊了三名患者,检查报告单显示碳氧血红蛋白分别为中度和轻度中毒。
其中一名44岁左右的男性来院前有昏迷和大小便失禁的症状,而另外两名患者则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表现。
询问病史,得知他们发病前是在包间内吃炭烤全羊,并关上了门窗,不久就开始出现头晕和心慌症状。
至此,急诊科基本已经可以明确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
1
没有烟气,也会中毒
说起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气中毒),老一辈人都知道它的厉害。
没有任何的烟气,就这么不知不觉的,在人们还未察觉时,一个大活人就不行了。
等到意识到自己中毒时,往往为时已晚,手脚已不受控制,跑都跑不了,最后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
虽然,近些年随着取暖设施的升级改造,燃煤取暖越来越少,我们见到的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在逐渐减少。
但是,并非只有煤炭燃烧才会产生一氧化碳,而是含碳燃料在缺氧状态下燃烧,都会产生一氧化碳!
比如车上开的暖风、家中安装的燃气热水器以及室内吃的炭烤食品,都可能产生这种致命杀手。
放眼全国,每年因此致死的案例仍比比皆是!
- 11月23日,据陕西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通报,陕西商洛某社区村民家中因使用燃炉取暖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2人当场死亡,1人深度昏迷;
- 11月15日,据《第一现场》栏目报道,深圳市龙岗区一出租屋内,一名22岁女子在洗澡时因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 10月21日,据封面新闻报道,安徽六安某小区住宅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造成3死1伤;
- 10月31日,据新华社成都报道,四川绵阳一企业员工因一氧化碳中毒造成4死3伤;
2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由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无色、无味、无刺激的气体。空气中会有极微量的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0.05%。
人体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后,血液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升高,组织出现缺氧的表现,称为一氧化碳中毒。
健康人血液中也会有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1-2%。而空气中一氧化碳超过安全范围后,会使得人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引起轻度到重度不等的中毒症状。
3
一氧化碳中毒有啥症状?
轻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浓度10-20%,人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恶心、呕吐等不适。
中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浓度20-30%,人会出现不同程度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运动失调、幻觉、视力减退、判断力降低、意识障碍或浅昏迷。此时皮肤、黏膜会呈现出特异的“樱桃红色”。
重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浓度30-50%,人会出现反应迟钝、抽搐、昏迷、呼吸衰竭、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停搏,脑缺氧严重者可出现脑电活动消失或植物状态。
约3-10%的重度患者经过2-60天的“假愈期”后会发生迟发性脑病,表现为人格改变、瘫痪、癫痫发作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吸烟者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10-15%也可无任何不适,但是机体已经处于缺氧状态,更应该警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冠心病患者更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4
容易导致煤气中毒的3件事
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
这种热水器内本身没有室外的吸气和排气装置,取氧和排气都在室内,容易造成浴室内缺氧,及废气浓度过高。
再加上天冷紧闭门窗,一氧化碳极容易蓄积,易于导致中毒事故发生。
目前,国家早已禁止生产和销售直排式热水器,现在市场上买到的基本上都是二手翻新货及山寨小厂货。
大家可以检查一下自家的热水器,如果是这种类型的产品,建议及时更换。
燃烧煤炭、木炭
在燃烧煤炭、木炭取暖和吃烧炭火锅时,煤炭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此时,如果房间密闭,通风不畅,很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停驶的车内开空调
车辆停放在车库、地下室时,不要让汽车引擎持续运转,车在停驶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也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因为,汽车开着发动机但停驶时,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含有一氧化碳的废气,废气通过空调入风口进入车内,会引发中毒。
5
如何预防
由于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难以及时识别,症状也不典型,因此,建议大家:
如果处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自觉头闷、恶心、四肢乏力时,一定要第一时间考虑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特别是看到家人意识模糊,四肢瘫软,嘴唇红如樱桃时更应提高警惕。
如有怀疑,请立即开窗使室内通风,尽快远离中毒环境,避免使用打火机等容易产生火星的物品,脱离爆炸的危险后,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并报警求助。
- 标签:北京市第一中学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