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好,睡不香,不断量体温,怀疑被感染……怎么办?
2月4日,武汉47岁的张女士(化姓)拨打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热线,倾诉她生活中的恐慌。
张女士自述,她是居家隔离的健康人,因为疫情,13天没有出门。没有储存食品,一直以来只有主食可吃,没有蔬菜和水果,有点拉肚子。焦虑不安睡眠差,天天靠吃安眠药入睡,现在感觉体质很差,希望得到心理帮助。
在湖北省心协的咨询来电中,像张女士这样,因为疫情严重而感到恐慌焦虑的市民每天都有二三十位。
随着疫情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也给大家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
该怎样对待这次疫情?人们该如何解决心理上的压力?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网络在线、电话热线等社会心理服务有关情况,并回答一系列人们关切的问题。
国家卫健委回应抗疫新药进展:
正开展临床试验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
“
目前,一个是克力芝和中药治疗,一些临床试验正在收集临床信息数据,最近还有一个药物叫瑞德西韦,多家医疗机构正在就这个药物组织开展临床试验,以及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新冠肺炎影响人群分四级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当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
第四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
资料图: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新型肺炎患者。
中新社记者 周群峰 摄
一线工作人员压力太大怎么办?
专家:痛痛快快哭一场
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
“
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一线工作人员面临很大工作压力,建议要让他们适当轮休,在工作之余,可以在休息场所播放一些轻音乐,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掌握一些宣泄情绪的方式,心情特别压抑,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哭一场,此外,打太极、拳击等运动也可以帮助调整放松心情,并增强抵抗力。建议这些工作人员尽可能多与家人沟通交流。
”
心理压力阻碍新冠肺炎病例康复怎么办?
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
“
应该认识到,病患一定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高度警惕期-消极防御期-现实适应期-恢复成长期,应该尽快调整渡过一、二阶段,进入后两个阶段。认识到这是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从而做到积极应对。
”
乐观自信的内心是最强大的免疫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
“
在这样的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社会层面以及个人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很重要,对大多数人来说,建立起自己健康免疫力十分重要,一方面要相信我们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定会有成效;另一方面要相信自己,我们本来就具备免疫力,保持镇定乐观,乐观自信的内心是最好最强大的免疫力。
”
资料图:武汉市汉阳区市民戴口罩出行。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保证饮食睡眠规律预防烦躁恐慌
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
“
当前疫情下,有些人出现烦躁恐慌,这主要由生活、卫生、工作、出行等方式带来的改变造成的不适,可通过以下方式调整:
①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生活内容,保证饮食睡眠规律。
②钻研一件事情,学习一项技能,并享受其过程。
③找到支持,家人或朋友,和家人一起做家务、聊天等,聊天内容丰富一点,不要只关注疫情。
④进行锻炼,做自己熟悉、喜欢的事情。
⑤思考,思考自己从这样的经历中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经验。
”
陈雪峰还表示,如果还感到非常烦躁、难受,建议拨打热线寻求帮助。
过多睡眠不利于当前健康调整
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
“
做好防御知识的掌握的同时,要做好作息时间有规律,让自己有充分的睡眠保障,每天能够休息6~9个小时,这是比较好的健康状态,过少或者过多的睡眠都不利于当前的健康调整。
”
资料图:火神山医院安装病房电视机,可收看节目。
中新社发 许名波 摄
疫情期间可通过看电视调整心态
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
“
应该理解自身的情绪反应,传染病属于非正常事件,自身有些不良情绪,是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应当通过相对稳定的睡眠、饮食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稳定性认识。此外,还可享受平时没机会做的事情,例如看电视,听音乐和朋友聊天讨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如果上述依然不行,可通过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
”
疫情下沉迷游戏不可取,甚至情绪更糟糕
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
“
长时间沉迷并不能缓解焦虑,甚至带来比较糟糕的情绪,最好是动起来,忙起来,这样没时间想焦虑的事情。面对疫情,家长和孩子最好是互相尊重,共同谈论计划;生活计划中,应该有娱乐和做家务的时间;学习计划也很重要,学生应该做到和在校一样自律;家长情绪也很重要,家长不要焦躁,保持情绪稳定;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多商量,少管制。
”
资料图:贵州丹寨村医防控疫情。 黄晓海 摄
返程人员减轻压力要调整不断刷手机行为
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
“
外出人员,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要理性分析自己的压力是什么,之后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方式。如果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正面冥想等方式调整,如果是因为认知产生的压力,就要调整自己不断刷手机的行为。
”
疫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
“
疫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受疫情影响和感染的人是我们的朋友和亲人,一定不要因为有一些过激的情绪导致过激的行为,这其实是给疫情防控工作增加负担,添乱,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一心,一起去尽快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3个方法解除不良心理暗示
湖北省心协咨询师李恒认为,恐慌蔓延的本质是人的灾后心理以及周遭环境导致的大量不良心理暗示,再被自己以媒体、语言、文字向身边的人传递导致。应该如何保持冷静,理性应对疫情,李恒介绍了3个解除不良心理暗示的小方法。
0 1
精神胜利法
有不良的心理暗示,自然也有积极的心理暗示。类似于俗语“吾日三省吾身”,起床后,可以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多说一些鼓励的话。例如,“相信自己,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我们能获得胜利”“我能行”这样自我鼓励的话。
0 2
意志转移法
不必过于在意或频繁浏览网络流传的有关于疫情的信息。人如果反复浏览接收负面的信息,自身的防御机制会启动,自我怀疑、不良的心理暗示等等负面情绪会开始累积。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人都处在杯弓蛇影的状态,生活将无法正常。
0 3
注意个人卫生及良好的作息
此次疫情虽然有极强的传播性,但就致死率来说,它对于年纪大、基础疾病多发的群体威胁更大。对于大部分年轻人甚至身体素质强的中老年人来说,不必过于恐慌。切记,对自己最大的负责便是做好防护工作,少出门,科学饮食作息提高免疫力。这样即使自己不幸感染,也能在科学的治疗中度过感染期,重拾健康生活。
来源:综合长江日报、广州日报、中国新闻网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