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医闹”加重刑罚、医务人员避险权......两会的这些议题值得关注!
抗疫专题摄影大赛征稿倒计时: 14天!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关于医疗领域的提案牵动无数医务人员的心,一起来看看这些最新提案!
深化改革疾控系统
夯实公共卫生基础
在早前国新办举行的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针对今年两会普遍关注的提案做出回应。李斌介绍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是对我国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尽管应对较为及时有效,但是整个抗疫过程中仍然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短板,未来我们将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卫生中心主任董小平指出,疾控系统的改革,不应只是改革,在某些方面甚至需要重塑。 无论从人才培养,还是经费投入、体制机制改革,疾病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都亟待解决。
将1月23日
设为“国家公共卫生日”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是武汉前线的抗疫先锋,此次随江苏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两会。陈院长建议将武汉封城的1月23日设为“国家公共卫生日”。
陈院长表示: 1月23日非常有纪念意义!对上千万人口的城市采取“封城”措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决定。“封城”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本国和世界人民健康的责任与担当。将1月23日设为“国家公共卫生日”,可以提醒民众保持健康意识,让公共卫生理念融入社会文化,使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严肃处理“伤医者”
共享“医闹”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会长吕红兵建议:完善医务人员权益保护立法,强化医护人员的基本人身权利保障和相关福利待遇。
吕红兵在提案中说,现行法律没有赋予医务人员足够多的权利,且多为原则性规定。以《执业医师法》为例,全文48条中仅有2条是针对医务人员权利的规定。特别是在人身权利保障方面, 应将伤害、杀害医务人员列入刑法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加重情形,旨在更好地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杜绝类似行为的重复发生。
建立全国性医疗机构医疗安全共享平台也是很有必要的,目的是实现信息尤其是“医闹”信息共享。通过共享平台机制对“医闹”事件进行精准定位,重点关注,有效防范。
赋予医务人员避险权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受访时表示, 建议加快制定《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条例》,明确赋予医务人员“避险权”,即危险情况下医务人员可以拒绝诊疗,或者更换其他医务人员进行诊疗。由于医疗机构缺乏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保障的措施,让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只有进行制度化保障才能有效遏制暴力伤医行为。
应对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进行专门立法,比如将殴打、伤害医务人员,侮辱、恐吓、威胁、谩骂医务人员,非法控制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携带管制器具、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品和其他禁止携带物品进入医院;借医疗纠纷故意扩大事态、敲诈勒索,在医院周边大声喧哗、吵闹、违规停尸、设灵堂、摆花圈、阻塞通道、聚众滋事;非法占用、故意损毁医院财物等情形予以明确规定。
近些年,随着伤医事件的不断增多,连续几年多位政协委员都提出了医院设立安检的提案。《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草案)》下发后,不少医生表示安检是目前最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办法。政策落地能否成为现实,今年两会值得期待。
红十字医院建设
应有“标配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院长王水建议,全社会应当重新来审视综合性医院,尤其是红十字医院的建设,是否足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
在新冠疫情抗击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发热门诊在综合医院平时都有设置,但是因为突发事件少,以至人力、物力、场地都有闲置的情况;医院的传染科、烧伤科等以往都是综合性医院很强的学科之一,现在很多处于慢慢萎缩状态,床位减少的同时,人员配置也时有不齐。特别是抗疫主力之一的重症医学科, 希望综合性医院重视与公卫相关的学科设置、人员配置,最好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去,并给予人力物力支撑。
进入
点亮再看,让更多人知道
- 标签:nba季后赛规则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