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嘉峪关市委书记李忠科:从不毛之地到“戈壁明珠” 三种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嘉峪关市委书记李忠科接受记者专访。
每日甘肃网兰州8月28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嘉峪关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结束后,嘉峪关市委书记李忠科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回顾嘉峪关建市以来的发展历程,“嘉峪关精神”“铁山精神”“八棵树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您好,李书记,嘉峪关市7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嘉峪关这块土地究竟拥有怎样的精神力量,才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记者所提的这个问题,其实许多人也想知道答案。
李忠科说,回顾嘉峪关建市以来的发展历程,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无法战胜严酷的自然环境,让一座现代化工业旅游生态城市,在戈壁荒滩中拔地而起。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有三个精神值得这座城市永远铭记。
首先是“嘉峪关精神”。嘉峪关是一座移民城市,一部嘉峪关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这其中也浓缩了“铁山精神”和“八棵树精神”。可以想象,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的时候,一穷二白,举目苍凉。这里不是故乡,既没有亲人的慰藉,也没有熟悉的自然环境,如何能够坚守下来?如何能够为祖国、为人民干出一番事业?就是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不服输、不低头、不退缩。虽然今天嘉峪关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显著提升,但无论何时“艰苦奋斗”都是城市光荣的传统、“开拓创新”都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开放包容”都是城市自有的天性、“敢为人先”都是城市不屈的斗志,这就是嘉峪关的精神所在,永远不能忘记。
其次是“铁山精神”。从1955年第一批地质队员踏上远赴祁连山深处的探矿之路开始,到1958年各路建设大军齐聚大漠戈壁,英雄的雄关儿女掀开了酒钢和嘉峪关市开发建设的大幕。在艰苦的创业历程中,广大建设者战胜了无数生产、生活困难,住着地窝子、烧着土煤球、吃着粗杂粮,人拉肩扛装运设备、排除万难投入生产,终于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中建起了一座现代化钢铁企业,“艰苦创业”成为了酒钢人的立身之本;酒钢的建设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坎坷,但无论面对什么,酒钢人从未气馁消沉,总是能够顾全大局、经受考验,“坚韧不拔”成为了酒钢人的顽强性格;一批又一批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来到大西北,扎根祁连山下,为酒钢的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奉献出了美好的年华甚至宝贵的生命,“勇于献身”成为了酒钢人的高尚品格;酒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遇到了不少困难,经历了各种考验,但酒钢人不等不靠,抓住一切机会,凭着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不甘落后的进取意识和强烈执著的发展意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开拓前进”成就了酒钢人的创业发展之路。
第三是“八棵树精神”。1952年初春,新中国第一代养路人来到了古老的雄关之下,开始了他们艰难困苦的创业岁月。为了阻挡风沙对房屋和公路的侵害,郑占乾等同志利用工作之余,号召职工和家属在简陋的道班工房前种下一排杨树,岁月更替、几经沧桑,后来只剩下了8棵。60多年来,在一代代公路人的精心呵护下,这8棵杨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也随之生根发芽,被一代代的嘉峪关公路人传承发扬。“八棵树精神”既是老一辈公路人筚路蓝缕、架桥铺路的缩影,更是嘉峪关几代人、几十年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生动写照。
“‘嘉峪关精神’‘铁山精神’‘八棵树精神’同出一源、同系一脉,是全市人民创业历程、奋斗精神、宝贵品质、独特气质的反映,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宝贵精神财富、独特精神标志。”李忠科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之所以能够紧紧团结在一起,离不开广大建设者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嘉峪关精神”“铁山精神”“八棵树精神”既属于钢城的开路先锋,也属于一代代的建设者,更属于英雄的嘉峪关人民。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