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裸辞”现象调查:建议合理利用“空档期”
不少职场新人会通过跳槽来寻求升职加薪的机会,有些人甚至还没想好之后怎么安排就作出辞职的决定,这种做法通常被称为“裸辞”。
近日,中国青年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2名18~35岁的职场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2.5%的受访职场青年“裸辞”过,49.4%的受访职场青年考虑过“裸辞”。不满意薪酬福利(52.1%)和不适应企业管理制度模式(51.4%)被受访者认为是职场青年“裸辞”的主要原因。47.1%的受访职场青年觉得“裸辞”不,受访职场青年认为生活没有保障是“裸辞”带来的最大问题。69.2%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裸辞”的人合理利用“空档期”。
受访职场青年中,工作3年以下的占6.3%,工作3~5年的占45.2%,工作6~10年的占35.2%,工作10年以上的占13.2%。
今年26岁的刘灿(化名)毕业于上海某高校经济系,毕业后她在某证券公司做销售工作。由于感觉工作压力大,刘灿去年4月“裸辞”了。“那段时间觉得工作压力太大,而且已经有点经济基础了,短时间不会养活不了自己,就辞职了”。
在某互联网公司做策划工作的杨璐(化名)今年年初“裸辞”了,“主要是觉得之前的公司管理方式不太人性化。正好爸妈退休,想陪他们好好玩玩,就辞职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
调查显示,22.5%的受访职场青年“裸辞”过,49.4%的受访职场青年考虑过“裸辞”但没有这样做,21.6%的受访职场青年没有考虑过“裸辞”,6.5%的受访青年没有考虑过辞职。52.6%受访职场青年称身边“裸辞”的人多,37.7%的受访职场青年觉得不太多,4.4%的受访职场青年表示自己身边没有“裸辞”的人。
在灯饰厂做外贸工作的小谢(化名)最近刚刚“裸辞”,她觉得虽然目前的工作待遇还不错,但工作不太好,而且没意思。小谢对记者说,前两天她的一个高中同学也“裸辞”了,“他本来是做广告策划工作的,觉得工作太累了,现在一边调整状态,一边找工作”。
调查中,不满意薪酬福利(52.1%)和不适应企业管理制度模式(51.4%)被认为是职场青年“裸辞”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有: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49.0%)、工作压力大(40.2%)、不能认同企业文化(32.3%)、人际关系存在矛盾(25.4%)、晋升困难(24.8%)、结婚生子(11.3%)和继续深造读书(9.2%)等。
杨璐“裸辞”后顺利找到了新工作,“内容和以前的工作相关度比较高,虽然只工作了两年,但有些经验都能用得上”。
刘灿“裸辞”后曾陷入一段迷茫期,“我想读个硕士,做会计方面的工作,这样再找工作可以更有竞争力,家里人则觉得我应该边找工作边准备考一些相关的证书。我最后还是选择考研了,但考得不好,想着不能这么耗下去,就找了一份会计的工作,想积累些经验再说”。
调查中,47.3%的受访职场青年称身边“裸辞”的人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40.8%的受访职场青年称不太顺利,还有12.0%的受访职场青年表示不清楚。
资深人力资源招聘专家、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电视节目《你好!面试官》常驻嘉宾郑艳工作之余,会在社交平台上为求职者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意见,经常收到许多求职者关于“裸辞”问题的咨询。
郑艳分析,处在不同人生状态的人面对“裸辞”的是不同的。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来说,“裸辞”可能不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休息一段时间、陪伴家人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如果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或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状态的人,则需要更多地考虑“裸辞”后要面对的问题。“‘裸辞’看似很酷,实则会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没有了收入来源,怎么交房租、怎么满足基本日常生活需要等,社保断缴也会带来一定的后续麻烦,另外待业时间过长也有可能造成心理负担”。
调查显示,受访职场青年认为生活没有保障(56.7%)是“裸辞”带来的最大问题,其他问题还有:辞职成为习惯,工作不稳定(48.4%),迫于压力,容易盲目择业(46.6%),职业发展存在“空档”期,对再求职不利(40.1%),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增加心理负担(39.9%),容易被质疑能力不强,在求职中处于劣势(24.7%)等。
对于“裸辞”带来的“空档期”,郑艳表示,形成“空档期”的原因很多,比如照顾生病的家人、结婚生子或是不认同企业价值观、工作负荷过大等,但只要工作能力符合应聘岗位需求,“空档期”的原因合理,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目前小谢主要担心自己辞职后找不到好工作,“虽然我和父母住在一起,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但是不想成为‘啃老族’。我想换到电商行业,但是换行业不容易。”小谢坦言自己当初辞职有些鲁莽,“过年前后机会会多一些,如果现在没找到满意的工作,也许会等到明年。去年将就地去了一家灯饰厂,一年就辞职了,下次我想找一份满意点的工作多做几年”。
调查显示,47.1%的受访职场青年觉得“裸辞”是一种不的行为,21.7%的受访职场青年觉得不是,31.2%的受访职场青年表示说不好。
“现如今,一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或因一时工作不顺,或因人际沟通出现困难,一言不合就辞职。”郑艳建议职场人不要冲动辞职,“工作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上,也体现在情绪管理上。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要积极、地想办法。我经常会跟身边的人说,遇到事情不要冲动,先坐下来,让自己安静半个小时,再作决定。带着情绪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可能让事态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回忆自己的“裸辞”经历,刘灿坦言自己一直没有很好地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报专业时就比较盲目,现在找工作也是。我觉得应该有个好的职业规划,就算‘裸辞’了,也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调整状态,继续找工作”。
调查中,69.2%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裸辞”的人要合理利用“空档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57.5%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想“裸辞”的人合理评估自身能力;48.4%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年轻人提高职场适应能力,不要轻易裸辞;36.9%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
郑艳认为,“裸辞”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对当下工作的不满意。因此,在作职业选择时多加考虑,也可以减少“裸辞”,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郑艳提醒,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在职业选择时少走些弯。“要考虑以后想从事什么行业,多花一些精力放在学习与未来职业有关的知识上,不一定非得专业对口。在毕业找工作时,定位要准确,不能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她还表示,择业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人生阶段息息相关,因此作职业规划时不能仅关注眼下,更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其实‘好工作’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它更多地取决于你看重什么,在选择工作时要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不少职场新人会通过跳槽来寻求升职加薪的机会,有些人甚至还没想好之后怎么安排就作出辞职的决定,这种做法通常被称为“裸辞”。
近日,中国青年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2名18~35岁的职场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2.5%的受访职场青年“裸辞”过,49.4%的受访职场青年考虑过“裸辞”。不满意薪酬福利(52.1%)和不适应企业管理制度模式(51.4%)被受访者认为是职场青年“裸辞”的主要原因。47.1%的受访职场青年觉得“裸辞”不,受访职场青年认为生活没有保障是“裸辞”带来的最大问题。69.2%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裸辞”的人合理利用“空档期”。
受访职场青年中,工作3年以下的占6.3%,工作3~5年的占45.2%,工作6~10年的占35.2%,工作10年以上的占13.2%。
今年26岁的刘灿(化名)毕业于上海某高校经济系,毕业后她在某证券公司做销售工作。由于感觉工作压力大,刘灿去年4月“裸辞”了。“那段时间觉得工作压力太大,而且已经有点经济基础了,短时间不会养活不了自己,就辞职了”。
在某互联网公司做策划工作的杨璐(化名)今年年初“裸辞”了,“主要是觉得之前的公司管理方式不太人性化。正好爸妈退休,想陪他们好好玩玩,就辞职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
调查显示,22.5%的受访职场青年“裸辞”过,49.4%的受访职场青年考虑过“裸辞”但没有这样做,21.6%的受访职场青年没有考虑过“裸辞”,6.5%的受访青年没有考虑过辞职。52.6%受访职场青年称身边“裸辞”的人多,37.7%的受访职场青年觉得不太多,4.4%的受访职场青年表示自己身边没有“裸辞”的人。
在灯饰厂做外贸工作的小谢(化名)最近刚刚“裸辞”,她觉得虽然目前的工作待遇还不错,但工作不太好,而且没意思。小谢对记者说,前两天她的一个高中同学也“裸辞”了,“他本来是做广告策划工作的,觉得工作太累了,现在一边调整状态,一边找工作”。
调查中,不满意薪酬福利(52.1%)和不适应企业管理制度模式(51.4%)被认为是职场青年“裸辞”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有: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49.0%)、工作压力大(40.2%)、不能认同企业文化(32.3%)、人际关系存在矛盾(25.4%)、晋升困难(24.8%)、结婚生子(11.3%)和继续深造读书(9.2%)等。
杨璐“裸辞”后顺利找到了新工作,“内容和以前的工作相关度比较高,虽然只工作了两年,但有些经验都能用得上”。
刘灿“裸辞”后曾陷入一段迷茫期,“我想读个硕士,做会计方面的工作,这样再找工作可以更有竞争力,家里人则觉得我应该边找工作边准备考一些相关的证书。我最后还是选择考研了,但考得不好,想着不能这么耗下去,就找了一份会计的工作,想积累些经验再说”。
调查中,47.3%的受访职场青年称身边“裸辞”的人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40.8%的受访职场青年称不太顺利,还有12.0%的受访职场青年表示不清楚。
资深人力资源招聘专家、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电视节目《你好!面试官》常驻嘉宾郑艳工作之余,会在社交平台上为求职者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意见,经常收到许多求职者关于“裸辞”问题的咨询。
郑艳分析,处在不同人生状态的人面对“裸辞”的是不同的。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来说,“裸辞”可能不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休息一段时间、陪伴家人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如果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或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状态的人,则需要更多地考虑“裸辞”后要面对的问题。“‘裸辞’看似很酷,实则会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没有了收入来源,怎么交房租、怎么满足基本日常生活需要等,社保断缴也会带来一定的后续麻烦,另外待业时间过长也有可能造成心理负担”。
调查显示,受访职场青年认为生活没有保障(56.7%)是“裸辞”带来的最大问题,其他问题还有:辞职成为习惯,工作不稳定(48.4%),迫于压力,容易盲目择业(46.6%),职业发展存在“空档”期,对再求职不利(40.1%),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增加心理负担(39.9%),容易被质疑能力不强,在求职中处于劣势(24.7%)等。
对于“裸辞”带来的“空档期”,郑艳表示,形成“空档期”的原因很多,比如照顾生病的家人、结婚生子或是不认同企业价值观、工作负荷过大等,但只要工作能力符合应聘岗位需求,“空档期”的原因合理,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目前小谢主要担心自己辞职后找不到好工作,“虽然我和父母住在一起,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但是不想成为‘啃老族’。我想换到电商行业,但是换行业不容易。”小谢坦言自己当初辞职有些鲁莽,“过年前后机会会多一些,如果现在没找到满意的工作,也许会等到明年。去年将就地去了一家灯饰厂,一年就辞职了,下次我想找一份满意点的工作多做几年”。
调查显示,47.1%的受访职场青年觉得“裸辞”是一种不的行为,21.7%的受访职场青年觉得不是,31.2%的受访职场青年表示说不好。
“现如今,一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或因一时工作不顺,或因人际沟通出现困难,一言不合就辞职。”郑艳建议职场人不要冲动辞职,“工作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上,也体现在情绪管理上。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要积极、地想办法。我经常会跟身边的人说,遇到事情不要冲动,先坐下来,让自己安静半个小时,再作决定。带着情绪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可能让事态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回忆自己的“裸辞”经历,刘灿坦言自己一直没有很好地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报专业时就比较盲目,现在找工作也是。我觉得应该有个好的职业规划,就算‘裸辞’了,也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调整状态,继续找工作”。
调查中,69.2%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裸辞”的人要合理利用“空档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57.5%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想“裸辞”的人合理评估自身能力;48.4%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年轻人提高职场适应能力,不要轻易裸辞;36.9%的受访职场青年建议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
郑艳认为,“裸辞”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对当下工作的不满意。因此,在作职业选择时多加考虑,也可以减少“裸辞”,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郑艳提醒,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在职业选择时少走些弯。“要考虑以后想从事什么行业,多花一些精力放在学习与未来职业有关的知识上,不一定非得专业对口。在毕业找工作时,定位要准确,不能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她还表示,择业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人生阶段息息相关,因此作职业规划时不能仅关注眼下,更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其实‘好工作’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它更多地取决于你看重什么,在选择工作时要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