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和险企纷纷抢占健康险“入口”,这一模式或成标配
今年夏天,在北京看病的高考生王唯佳接到了南开大学的录取电话。除了喜欢的专业,更让他欣喜的是,南开大学所在的天津市是把他的治疗药列入医保的地区之一。王唯佳得的是罕见病之一“庞贝病”。如果不用医保的话,正常情况下,庞贝病患者一年的药费超过百万元。
2020年3月《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而完善医药服务供给和医疗保障服务,是其两大支撑体系。
尽管,政府通过药品、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等方式,加快创新药进入医保支付体系,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但仍然有相当比例的药品不在医保范围内。一旦遭遇大病不幸,只能全部自费,尤其是一些抗癌和罕见病的用药,价格远超出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围。
曾深度参与多个罕见病项目的国药大健康副总经理袁法志表示,药品可及性依然是患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中国有2千万罕见病患者,这么大的群体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他认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各方面都要一起想办法,才能解决患者的用药及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问题。
多层次医疗支付体系正在形成
从商业保险端来看,目前国内的赔付体验依旧不够理想。微保总经理兼COO谢邦杰出示的数据显示,2018年商业健康险保费约5500亿,赔款1700亿,扣除政府业务仅1200亿,仅占患者自费部分的7%。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在全民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之外,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兴起的网络互助,正在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支补充力量。
这支补充力量有如星星之火,正借此进入以医疗支付为枢纽的对医疗健康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整合中,上可达前端健康管理,后可接健康险,这是一个尚待挖掘的新战场,也必将引发对这一极富想象空间的蓝海市场的争夺战。
2020年7月,水滴旗下的创新药品支付平台“好药付”上线,4个月后好药付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其成绩单,已在国内29个省202个城市覆盖1123家DTP(Direct To Patient)药房,与数十家药企合作上线药企项目,累计服务已超过3万名患者。
医药支付方主要可分为基本医保、患者自费和商业医保,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分别占比49%、44%和7%。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商业医保在医药支付所占比重将逐渐增加,未来5年有望实现29%的复合增长率,到2025年商业医保所占比重将提高到18%,患者自费占比有望下降到30%。
国内的流量巨头,目前几乎都在布局“大健康+保险”平台,搭建双重保障机制。比如,借助蚂蚁金服的保险优势的阿里健康、依托平安保险的平安好医生、即将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京东健康、以及腾讯旗下的微保、百度旗下的百度健康、美年大健康、微医、镁信健康等,都也已开始储备保险资源。
斯道资本投资副总裁殷鹏程表示,中国目前的支付环境在很多方面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管理式医疗的萌芽阶段类似,支付方以社会保障为主,支付方式多为按项目付费。美国经过多年发展,以专业医疗管理为核心的商业健康险逐渐成长为美国医疗支付体系的核心。“面临同样的挑战,我们相信中国的创新土壤更好更广阔,科技型创业公司将拥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以水滴为例,旗下的水滴保险商城目前与60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可以联合保险公司扩充健康险的新特药目录,提升理赔比例。截至2020年10月,水滴保险商城累计保障用户数量超过1.4亿,其中购买健康险的用户占大多数。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表示,过往4年多,水滴已经搭建了一套多层次的医疗支付平台,通过事前保障(互助+保险)和事后救助(大病筹款)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医疗支付资金,为医保起到补充作用。
多方抢占健康险入口
健康险在我国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极度依赖线下的代理人渠道,通过保险代理人销售的健康险占到60%以上。而随着互联网平台、内容运营平台等的发展,渠道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对于最终用户而言,信息更加透明,既起到了市场教育普及的作用,也增强了投保意愿。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互助平台,正是试图藉由医疗支付体系的变革创新时点,将原本拥有的巨大流量进行精准过滤,借此进入以医疗支付为枢纽的医疗健康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而互助平台能够通过场景化的方式提供保险教育和保险认同,是很好的打开市场的机会。正如沈鹏曾说,“大病筹款是一个很好的保险教育场景,向一个刚为白血病患者捐助的年轻人推荐一个抗癌或者白血病的保险,这个用户最终购买的概率比起普通网民会更高。”
保险企业也已开始布局。众安金融科技院报告认为,过去十年,短期健康险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保费逐年递增,2018年环比增长更高达148%。随着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兴起和技术的进步,大健康布局成为短期健康险有效市场竞争的新解决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打造健康险服务生态,旨在达成全链条模式,使用户在服务闭环中享受到健康保险、医疗健康管理以及互联网医疗科技平台等多重服务。
众安保险为例,目前已形成以健康险为起点,连接众安互联网医院、暖哇科技等布局的生态闭环。此外,众安保险还上线了众安医管家服务,以互联网医院为载体,打通线上“医+药+保”服务闭环,为患者提供定制医疗服务方案,依据患者过往病情,结合健康现况,制定一站式健康服务流程。
“未来,无论是网络互助还是商业健康险,都不应该通过死差、利差来赚钱,而应把目光投到医疗上下游,通过服务来创造价值,获取回报。”沈鹏认为,正是将网络互助平台融入医联体,保障机构与医院等密切合作,才串联起人身保险、就医贷款、医疗服务、健康保健等一系列产业。而健康险正扮演这一闭环“入口”的角色。
“药+险+患”如何形成闭环
对“庞贝病男孩”王唯佳来说,“美而赞”是唯一救命药,每瓶5480元,每月两次,按照王唯佳的体重一次需要18只药,且终生用药,一年近240万。幸运的是,这一药品现在已列入医保,让王唯佳看到了希望。
从新特药真正上市到进医保这一段时间差中,有大量创新支付模式的生存空间。即便进入医保后,在确保用药上,也有药品福利企业的机会。其实是对于药企本身,也会带来机会。
据恒瑞医药创新项目负责人蒋建刚介绍,通常一种新药的研发成本在10亿美元以上,因此药品在前置定价的时候必然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研发成本逐步收回之后,无论是进入医保还是没有进入医保而通过一些商保创新项目,以及一些慈善赠药项目,都会让价格降下来。”
支付体系市场化,意味着仿制药的价格在未来会随着带量采购的推进而加大降幅,同时政策鼓励创新药的发展,创新药也会被更多地纳入医保名录。广发创新药ETF拟任基金经理罗国庆认为,“我们的创新药相比国外的创新药成本会更低,再纳入医保之后进一步谈降价,每年费用还要下降。也就是说,通过医保名录可以让国内的消费者能够消费得起这种大分子创新药,这也就给了国内创新药行业带来更多机会。”
数据分析公司Analysys易观在《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年度报告》中预测,受2020年疫情影响,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000亿元,市场增长达46.7%,达2015年以来最高增速。与之相对的是,“药+险”还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药+险”模式未来走向何方,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国药控股国大药房副总经理华崇理看来,“药+险”模式中“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挖掘高价值患者的需求,包括一些辅助的用药品种、器械类、保健品、帮助恢复的营养素,以及家庭需求。
而在“险”方面,百济神州患者准入项目经理张强认为,未来健康险发展有“空间”和“价值”两个关键词。
对于“空间”,基本医保空间之外就是商业健康险未来发展最大的可行性。概括来讲,在基本医保已经报销基础上,它可以进行二次报销,从而缓解一些重大费用的压力;在“价值”方面,张强表示,健康险不是简单从保费到赔款赚差价,还需要有诊前患者教育,诊中有治疗、有药店药品配送,诊后有管理。“未来应通过科技能力以及服务能力,设计一种模式,让整个产业链上所有参与方都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自己的价值。”
“药+险”模式在国外,已经有凯撒模式和联合健康模式,被普遍被认为是比较先进。然而在国内,类似模式还比较少。因此,近年国内许多公司都去美国学习,并试图参考借鉴上述模式。“但是,这些模式是建立在美国商业保险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蒋建刚认为,对于中国公司来说,结合中国国情,根据大数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形成患者的画像,然后再针对性推出一系列的方案,或许会更好。
- 标签:总裁的豪门前妻免费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