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诱饵!为消灭登革热,澳科学家用身体喂养几千只感染细菌的蚊子
最近,墨尔本大学的一名昆虫学家PerranRoss的手臂,被密密麻麻的蚊子“吸血”的视频在社交网上遭疯狂转发。Ross这一疯狂的举动并非自虐,而是在为科学献身--消灭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一小部分病例继续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休克综合征,引起皮下出血和严重呕吐。
英国《柳叶刀》杂志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受气候变化影响,自1990年以来,登革热病例数每10年就上升近一倍。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记录了420万病例。因此,消灭登革热也就成为全球科学家重点攻克的对象。
而消灭登革热最关键的就是要消灭病毒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一种称为沃尔巴克氏体的细菌被选中为“天之骄子”,由此开启了一场“以蚊治蚊”的战斗。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一种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它的宿主主要为节肢动物和一些线虫,不会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科学家认为,世界上60%的蚊子都有可能感染这种细菌。
其实,利用沃尔巴克氏体消灭登革热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养出一群蚊子,来消灭另一群蚊子”。
科学家们让雄蚊子感染一种沃尔巴克氏体菌株,再大量放飞。这种感染不会降低雄蚊子的交配竞争力,因此可以与野生雌蚊子实现正常交配产卵。但沃尔巴克氏体感染会导致胞质不相容性,令这些蚊卵在胚胎发育早期死亡,不能孵出蚊子幼虫。这样就达到了给蚊群绝育的目的。
但是存在一个问题,传播登革热的伊虫不会自然而然地感染沃尔巴克氏体,而且也没有一种容易的方法来大量感染它们。因此,制造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蚊虫也是一项艰巨的个工程。
首先,科学家要在比针尖还小的蚊卵中将沃尔巴克氏体导入其体内,研究人员每天需要聚精会神地注射几百枚卵子。然而,注射后的成活率并不高,活下来的还要再经历培养、筛选,由此才能建立稳定的携带新型沃尔巴克氏体的蚊株。
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墨尔本大学昆虫学家PerranRoss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对些蚊子进行研究,检测被沃尔巴克氏体对蚊子的长期影响和稳定性。其中部分工作包括为这些蚊子提供食物,而Ross就是“诱饵”。
今年5月,Ross在一天内喂食了5000只蚊子后,他的手臂被叮咬的照片在网上疯传。Ross:“如果它们吸血吸得欢快,手臂就会产生刺痛感,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轻微的刺激。过一会儿肯定会痒的。我的胳膊一伸出来,就忍不住要抓。”
Ross在未来很可能会喂养更多的蚊子。事实证明,沃尔巴克氏体不仅降低了登革热的感染率,还可能限制其他蚊媒疾病的感染,同时缩短了感染这种病的埃及伊蚊的寿命。
参考资料:https://www.sciencealert.com/wolbachia-mosquitoes-could-be-the-world-s-solution-to-dengue-fever
- 标签:申湘雪佛兰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