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男人格调  男士美容

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硬核出击”:半月后交出高分答卷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硬核出击”:半月后交出高分答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批批江苏儿女前赴后继,奋勇逆行。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派出七批共计270名医护人员援湖北武汉、黄石。这其中有252名医护人员日夜战斗在武汉主战场上。

2月13日晚,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市第一医院医疗队207名队员抵达武汉,副院长刘云担任队长。

刘云在病区

曾担任江苏省对口援建四川绵竹医疗队队长的刘云,行事果断。在她的带领下,江苏省人民医院负责的重症监护病区创下了“落地一天之内即接管”,两小时内收满病区61张床位的“江苏速度”。

队伍出征

2月14日上午,刘云对第一批即将进入病区的16位医生、24位护士强化培训。

“我对队员们严格训练,因为我们即将接收武汉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区。”这一病区收治的,都是病情最严重的新冠肺炎患者,传播性最强,队员们暴露的风险也最高。因此,刘云对防护用品穿脱流程极为看重,通过制度化严格考核,确保人人过关,在开展救治工作的同时,做到“打胜仗、零感染”。

接到组建医疗队的通知后,江苏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科护士长宋瑾,也开启了她的前线战疫之路。她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总护士长,负责协调安排150名支援武汉护士的工作。

其中包括重症医学科的72名护士,他们都报名参与此次支援。该科室护士长柳莹一方面要把科室内患者转移,一方面和每个护士电话确认,为完成这一工作,柳莹接在下来的三天内,只睡了三小时。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集结

在这支医疗队里,有很多年轻队员,出征时纷纷挺身而出写下一封封请战书。刘云说,这次出征,她是队长,也是母亲,只有尽可能确保他们的安全,才敢让他们上战场。“带他们去战斗,也要带他们平安归来。”

打开生命通道

2月14日下午4点,医疗队正式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刘云部署实施分组收治,由组长带组员,迅速掌握所有患者的一手病情。根据病情,快速将患者区分开、重症患者及危重症患者分开,将普通吸氧、高流量吸氧以及呼吸机辅助的患者区分开。

不到两个小时,61张床位全部收满。“这几乎就是患者同时走到了你面前。”对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医师乔莉来说,这和她之前接诊患者的情况完全不同,“之前工作量也大,紧张但有序,患者是一个一个走到你面前的。”

与之前临床工作不同的还有,乔莉在病区的抢救过程。

“这次不仅全副武装、层层包裹,且没有超声引导,一切都要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判断,穿刺时全神贯注,基本都听不到外面的声音,离开病房才方觉身上完全湿透。”

乔莉所说的这次抢救,发生在2月19日中午,她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完成了江苏医疗队在湖北武汉的首例无超声引导的“深静脉置管”。

在颈部开展“深静脉置管术”,需要和患者的头面部近距离接触,“我当时离她的脸部可能只有20厘米,感染风险很大。”乔莉说,为了做好防护,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外科手套缺一不可。虽然全副武装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但并没有影响乔莉的发挥,她只用10分钟完成穿刺,半小时内就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检测中心静脉压,及时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火眼金睛”评估患者病情

除了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乔莉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对患者的病情评估诊断。

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临床上把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种类型。一般来说,轻型不可怕,可怕的是,部分轻型会急剧转变为重型。“有些患者临床症状不严重,但胸部影像学显示却已经危重。”乔莉说,对疾病发展过程的预判,对可能向重型转变患者的尽早识别与干预,是团队目前面临的最具挑战的一项工作。“这要求我们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对患者进行梳理评估。”医疗队专家组组长齐栩告诉健康界。

救治患者

据了解,目前对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评估的标准是,患者是否有呼吸道症状、是否有缺氧表现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标准是: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

目前,在医疗队接管的病区内,老年患者居多,“部分老年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老年人多,免疫力下降,且伴有基础疾病,给乔莉们的临床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这也意味着,对于患者的救助,需要多个专业的医生。“我们的队员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病科、老年ICU、妇幼ICU、肝胆中心ICU等各科室的中坚骨干力量。”医疗队专家张萍说,针对特殊的老年患者,医疗队采取的方式是多学科会诊。

前后方并肩多学科作战

2 月 27日晚,武汉市第一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里,一名70多岁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正在进行手术。

“现在血压、脉搏、血氧分压多少?”主持会诊的刘云问。

“痰堵塞气道,氧气送不进肺部,患者情况危急!”乔莉答。

“立即气管切开,保证气道畅通!”刘云队长迅速征求专家意见后,发出指令。

仅仅5分钟,乔莉带领2位医护人员,在穿戴厚重防护服的情况下完成气管切开手术的关键流程。“若是在平时,这个手术并不困难。但在这里医务人员感染风险较大,我们操作必须既要轻柔又要迅速。”乔莉说。

远程会诊

当前线力量不足时,医疗队会直接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后方的医生进行远程会诊。

“第一,要控制消化道出血;第二,患者年龄偏大,有高血压病,目前血压也高,要预防性使用强心药防止合并心衰……”2月21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正通过视频,给前线的医生们提出治疗意见。

作为全省医疗先锋,江苏省人民医院除了派遣医务人员赴一线驰援外,在后方也开辟出了一条抗疫战线:2月18日,仅用一天时间搭建好与武汉、黄石两地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2月19日上午顺利为武汉、黄石两地5例新冠肺炎危重病例进行了远程医疗会诊。

“虽然身处后方,但我们也牵挂着疫情的发展,如同置身抗疫一线。”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赵俊说。

医疗队在结合原有诊疗指南基础上,关注每个患者的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慢性肺阻塞性疾病等,同时加上心理疏导,改善睡眠等,多措并举地加快患者康复。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市第一医院医疗队交出第一张成绩单:继2月28日5名重症患者出院后,2月29日,又有7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达到治愈出院指标,截止3月5日,累计出院重症患者达到18人,出院患者被安排至社区隔离点进行14天医学隔离观察。

“保护好队员,是我的责任”

即使同时收治大量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护理工作量很大,宋瑾也没有感受到太大的挑战。她更多担心的是,防护服穿脱问题。这也几乎是所有护士最担心的问题。

医护人员在重症监护病区

一位患者实施一次俯卧位通气,需要6至8位医护人员一起,大约4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3位患者轮番下来需要2个小时左右。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做这项操作需要付出更大的体力、毅力,并且高度紧密配合。

“这份工作有多辛苦,大家心里都清楚,光是一层一层穿防护服就要半小时,每人每天定点工作4小时,加上下班后的清洁工作,起码要在岗7小时。”谈起队员们这些天的经历,宋瑾落了泪。“工作节奏这么紧张,一上岗就必须不吃不喝不排,很多人第一次用上了尿不湿,为的就是一天下来,一会儿也不能拖延。”医疗队支部书记陈群说。

为保证护士劳逸结合,医疗队护士的班次一直在调整,从最开始的6小时排班,调整为现在的4小时,并创新推出“双轨APN排班”。

身为ICU护士长,柳莹已经工作长达22年,她喜欢称她手下的护士为孩子。她说,让这些孩子们不受到伤害是她的责任,“如果他们出点问题的话,我会很愧疚。”

好在,在刘云队长的安排下,医疗队的防护措施几乎“无死角”。

筑牢防护堡垒

为避免医护人员因长期、反复、密切接触患者而导致的感染风险,首批进入重症病区的医护团队采取“化零为整”模式。刘云说,疫情期间情况特殊,在符合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的基础上,将原本细碎的治疗环节尽可能集中归拢。

隔离病房的医生可通过对讲机直接给隔离区外的医生下医嘱,这样既减轻隔离区内医生的工作负担,也避免反复穿脱隔离衣带来的不便,降低感染风险。

“我们将感控培训小组分为6到8人为一组,统一考核。”刘云表示,疫情严峻,时间紧迫,虽然现有病区条件在感控与流程管理上还面临着不小挑战,但在充分考量客观情况与队伍人员的基础上,医疗队通过增强管理力度与培训手段,最大程度地避免感染发生。

医护人员管理小册子

刘云的管理很严格,同时也很用心。她整理了医护人员管理小册子,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明确哪些事可以做,怎么做,哪些事不能做。虽是管理手册,却用语活泼。比如,问:发热不想告诉别人怎么办?答:这个要出大事情,绝对不能这样干。问:能喝酒吗?答:不可能的事。这本小册子已经从最开始的30多条增加到现在的52条。此外,医疗队还组建志愿者队伍,所有医护人员在进医院、回驻地时都要“签到”报平安。

“我们平安了,才能让我们的家人不担心。作为领队的我,更有义务、有责任保孩子们平安,带他们平安回家。也只有大家都平安,才能和全国人民一道打赢这场阻击战。”刘云说,目前决战到了总攻的时候,全国看湖北,湖北看武汉,武汉看重症,因此,我们要全力一博,夺取武汉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她坚信: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审稿人:江苏省人民医院 周宁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