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男人格调  男人健身

抗疫战神团队:三分之一队员出发前交代“后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4-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抗疫战神团队:三分之一队员出发前交代“后事”

文 于素文 吴文可 刘广辉 邵宇翔

图 王晓伟

4月21日15时30分,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54场“同乡英雄”系列新闻发布会。

1月26日晚,来自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5家医院的137名医护人员组成河南首批医疗队驰援武汉。

河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体改处处长王耀平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往驻地的大巴车上,队员们一个个默不作声。当时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为肆虐的时期,能不能打赢这场战役,每个人都面临极大考验。

“既然来了,就不能退缩,必须背水一战,当时包括我在内,医疗队有三分之一的同志在出发前都向家里人交代了‘后事’,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至今刻骨铭心。”王耀平说。

支援武汉期间,河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整体接管了三个病区,收治患者231名,其中重症和危重症131人;治愈出院213人,治愈率92%,出院患者回访满意率100%,实现了医疗队员零感染

队员们投入武汉战“疫”之后,每次进隔离病房都是一场体力和心理的较量。

在隔离病房不能吃、不能喝,进入病房都要穿尿不湿。护士的工作量是原来照顾病人工作量的两到三倍还要多。

防护服裹的严严实实,一个班4个小时下来,队员出隔离病房在换衣间坐凳子上就睡着了。

刚开始,病房一片死寂,病人都不说话,恐惧、焦虑、无助的气氛弥漫整个病房。加上危重病人较多,一些患者面临死亡的威胁。

回到驻地,不少队员抱着被子哭,心理压力巨大。

于是,医疗队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党总支,组建“党员攻坚队”,攻坚队员在防护服上用红色字体标识出“姓名、有事找党员、五角星”等字样,极大提振了队员的士气,真正让党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

一位68岁的患者因数十年的糖尿病导致广泛的动脉硬化闭塞,这次患病又加重了原来的循环障碍,入院时四肢末梢青紫发绀,疼痛难忍。

队员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病区护士长卢仁辉、李晶细心地找来毛巾,用透明胶带为患者做了一双“手套”,护住老人冰凉、疼痛的双手。

护师李晓艳为防止老人反复使用导致“手套”滑脱,特地找来针线,戴着护目镜,将“手套”一针一针地仔细缝制。老人戴上“手套”,连声说着感谢。

医疗队接收的第一批病人中有一位大姐,刚入院时,胸闷折磨的她几乎整天不说话。队员李俊姗每次护理完,总会对她多说几句关心鼓励的话。

有一次看大姐情绪有点低落,李俊姗就问大姐,想不想听河南豫剧,大姐说想。两人就约定,等到大姐出院的那一天,在病房为大姐唱场河南豫剧。

2月23日,大姐准备出院那天,李俊姗在护理患者的间隙,赶到大姐所在的病房。豫剧《穆桂英挂帅》的经典片段在病房响起。

其实,这是李俊姗第二次在隔离病房唱豫剧。

几天前,一位老大爷因为住院时间长就“闹”着要出院,说不想再麻烦队员们了。李俊姗就哄着老大爷,唱了《穆桂英挂帅》和《女驸马》,大爷听了很高兴,也不再吵闹了。

李俊姗说,在隔离病房唱给患者听,感触更多:“那短暂的几分钟里,病房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平日的低沉,患者仿佛忘记了病痛,每个人都充满了能量和希望。”

来自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队员王晶晶曾护理过的一位94岁老奶奶,出院时,老奶奶想写一封感谢信,由于手抖无法执笔,叫护士代笔,隔壁床患者当起了武汉话的翻译。

信中写到:“亏了你们把我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我生活不能自理,隔离治疗不能请人照顾,一切护理工作都落在你们的身上,睡久了背会痒,你们给我捶背、擦洗……把儿女的事情都做了。感谢你们对我的好……”。

王耀平介绍,两个月来,医疗队共收到38封感谢信和136个感谢图片、视频

其中,71岁的出院患者张冬梅说,是河南医疗队给予她生的希望,医疗队的出现,就像一支支蜡烛,照亮了疫情阴霾的夜空,给患者带来了一道闪亮的生命之光。

还有患者动情地表示:“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没有看到过医生和护士的眼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