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2020:不到4个月,近600家诊所紧急转让
“太难了!”可能是2020年各行各业的心声,医疗服务行业尤其如此。
持续的疫情、停诊的政令,给民营医疗带来了巨大冲击,作为医疗服务最小单元的诊所,也在本次疫情中遭受重创。
疫情期诊所转让情况报告
主要来源:诊锁界数据库、商铺网、康强加盟网等 制图:诊锁界
据公开数据搜集难以详尽,如有误差,敬请指正(下同)
疫情期渐退,转让倒闭期来袭。
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1月至4月10日,公开发布诊所(此处包括门诊部、卫生室/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诊所类医疗机构)转让信息的医疗机构有578家,在疫情高峰期后的3月有317家诊所类机构寻求转让,是2月诊所转让数量的6倍。在4月上旬,仅10天内就有168家机构发布转让信息,按此趋势4月将有近500家诊所转让或倒闭。
诊锁界预计,仅1~4月诊所转让数量,将超过2019年全年的诊所转让量。疫情高峰期已过,但诊所倒闭潮来得比之前更为凶猛。
从转让诊所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的诊所转让需求最多,诊所转让分布情况与地区拥有的诊所/门诊部数量呈正相关,如广东(3821)、江苏(1933)、浙江(1831)三地的门诊部数量为全国之最,山东(18660)、四川(16467)的诊所数量位居全国前三。
(因渠道限制,该统计未包含港澳台地区)
从城市分布来看,重庆市、深圳市、长沙市诊所转让需求为全国之最。整体看来,一二线城市及省会城市诊所经营压力较大,面临高房租、高人力支出的成本压力。在一线城市中,上海地区诊所转让数量较少,且以口腔、医美等消费医疗门诊为主,这与上海地区高端医疗多,小体量诊所少的基础医疗格局有密切关系。
从转让诊所的机构性质来看,70.38%为注册诊所,25%为门诊部,还有数十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卫生室(所)。门诊部一般面积较大,开展项目较多,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更高,在低收入流水情况下,抗风险能力更低。
中医、口腔、综合诊所遭重创,入不敷出是主要原因
从转让诊所的类型分布来看,中医科、口腔科、综合型诊所的经营受到重创。口腔、医美、眼科因为择期手术缘故,可能在复工后短期内带来客流回暖现象,但仍然有较多口腔诊所倒在了寒冬。
客流量是诊所转让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一位深圳中医馆经营者告诉记者,本次疫情期间,居民宅家饮食作息较为规律,儿童居家交叉感染概率较小,诊所常见的发热感冒、肠胃不适等常见病种发病率降低,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在疫情期又被禁止接诊,诊所和医馆生意自然冷清。
此外,疫情期线上问诊使用率激增,相当程度上“截留”了线下诊所客流。线上问诊工具减少了居民问诊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许多轻症得到咨询诊断后,居民自行买药自愈,跳过了诊所医师诊断这一环。
对于部分外地客流占比高的诊所,受疫情期的人员流动限制,慕名而来就医者减少,诊所客流被导诊至居民附近医疗机构。
复诊后客流量低,每日入不敷出成短期常态。据调查显示,部分口碑较好的诊所在开工复诊后1周客流量恢复至60%,而一般客户粘性较差的诊所,每天的门诊量维持在2~5人左右。
高额租金成本是另一个影响因素。
转让诊所房租成本区间和面积区间分布图
据统计显示,房租成本在5000元以上的诊所占总转让诊所数量的1/3,其中23%的转让诊所房租成本在5000元~10000元之间,近1/10的转让诊所房租成本在每月1万元以上。如此高昂的固定房租成本,即使是复诊之后,部分诊所的现金流仍然撑不过6个月,再三规划后只能“卖身”。
行业重创之下,有哪些深远影响?
诊所转让、倒闭,对于其辐射1~3公里的居民来说,意味着其可选择的基础医疗服务正在被削弱,部分转让诊所经营时间在10年以上,已经在周边社区形成了相当的口碑和客流,一旦诊所倒闭,影响最深刻的往往是诊所周边有信任度和依赖性的居民。
作为区域分级诊疗的民营参与主体、分担三甲医院繁重诊疗任务的根茎,诊所的大批量倒闭会增加基础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
相比前些年的“屡唱不衰”,这次疫情真正加速了诊所行业洗牌,诊所行业将长期以快节奏的“进入
- 标签:分区工具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