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实录⑨ | 武汉方舱医院高效运行的背后
文 八点健闻 吴晔婷
2月14日傍晚,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肖红艳接到了院长的电话,得到了一个紧急任务: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与武汉亚心总医院作为依托单位,要接管正在筹建中的武汉沌口方舱医院。
这是自2月3日武汉市开始实施新冠病人分类救治以来,开放的第十家方舱医院。取自“诺亚方舟”一词的方舱医院,由大型体育馆等场所改造而来,集中隔离和治疗轻症新冠病人。
1月底武汉疫情以社区为中心的“居家隔离”政策,并未限制住轻症、疑似病人自我隔离,造成更多感染,定点医院医疗资源已难堪重负,方舱因而横空出世。
2月1日,院士王辰造访武汉,提出“方舱医院”概念,高层拍板,方舱医院紧急开建,第一批4000张床位,仅29小时建设完成。
方舱医院的试水,在2月中旬已得到较好的反馈。2月11日,最早收治病人的武昌方舱医院已有一批病人出院。早期对方舱医院的环境、条件诸多质疑、拒绝入舱的轻症患者,已慢慢接受方舱医院。
肖红艳即将入驻的沌口方舱医院,是在外界对方舱相对认同的情况下建立的。即便如此,这家方舱医院也像最早期建立的那批方舱一样,经历了初期的混乱、物资的匮乏,和社区衔接的冲突,以及患者的不满。
幸运的是,它也经历了同样的转折:方舱医院的医疗资源最初很紧张,但通过有效运转、疏导,使社会上新增病人越来越少,出方舱的病人越来越多,医疗资源后期迅速得到缓解。这是和1月底被越来越多的病人冲击的定点医院最不同的一点。
▲ 开舱前的沌口方舱医院 (受访者供图)
2月28日,在武汉举行的新冠疫情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将“16家方舱医院,13000多张开放床位”的建立,称为“在医疗资源紧张、疫情扩散压力下”极其正确、果断的决定。
01
“一边挖战壕,一边打阻击战“
1月底,核酸检测放开;2月初,方舱医院开建。一大批在1月份等不到核酸检测,住不了医院、在社区和医院之间为寻求就医到处流动的轻症病人,成为符合进入“方舱医院“条件的病人。
获得病人的认同,并不容易。最早的方舱开始收核酸阳性,没有基础疾病的轻症病人时,许多病人的首选还是定点医院。
张一丹(化名)的父亲被确诊核酸阳性,虽然有肺气肿等基础疾病,还是被社区推荐进了方舱,但他是在等待医院床位无望的情况下无奈去方舱的。短短几天内建立的方舱,开始接收病人时基础条件并不好,犹疑的病人不满的情绪很容易被点燃。
据一位方舱医院医生回忆:“2月5号晚上第一次收病人,相当于一边挖战壕,一边打阻击战。” 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在收病人当天,病人不满意插板没有电、食物和暖气,情绪失控,护士安抚了很久。
半个月后建立的第十家方舱医院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