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病日 | 10个成人就有1人慢性肾病!医生:都是因为这些坏习惯
人体有两个肾脏,呈蚕豆状位于脊柱两侧,尽管重量不大,但能力强大,掌管人体一身水运,每天都要清理150升左右的体液,堪称“劳苦功高”。
俗话说,肾好身体就好!
肾有什么作用?它不仅能清除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和毒物,而且还调节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同时还分泌一些激素,调节血压,促进红细胞生成,保持人体不贫血等。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李天主任医师
01
“沉默的杀手”
10个中国人中有1人患慢性肾脏病
据报道,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意味着每10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糖尿病之后患病率排第四位的疾病,而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5%,如诊治不当或不及时,常常导致尿毒症,被人们称为“沉默的杀手”。
2021年3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病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天和大家一起聊聊该如何注意和养护肾脏那些事。
02
八大生活习惯最伤肾
1 暴饮暴食
高蛋白饮食、爱喝老火汤、吃得太过油腻......这些饮食习惯是不少人的喜好,然而,这些喜好让我们过足了“口瘾”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尿酸等代谢产物,加重肾脏排泄负担,不知不觉间伤害了肾脏。
因此要健康饮食,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胡吃海喝。控制好体重,有利于帮助预防糖尿病、心脏病和其他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疾病。
2 经常憋尿
长期的憋尿习惯会导致尿在膀胱里存留太久而繁殖大量细菌,甚至可能经输尿管上行感染肾脏,如果反复感染加上治疗不当,可能形成慢性炎症,造成往后频繁发病、难以治愈。
因此建议要注意勤排尿,携带走尿液中的废物和毒素,多喝水,稀释尿液,不给尿液滋生病菌提供机会。临床上常见的肾结石、肾积水等都与长时间不喝水密切相关。
3 吃的太咸
我们身体中每天95%的盐分是通过肾脏代谢,口味重、吃得咸,会使血压升高、肾脏负担加重,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从而诱发肾病。因此每天摄入的盐量不超过6克。
4 吸烟酗酒
烟草中的有毒物质会直接伤害肾脏细胞,减慢肾脏血流灌注速度,影响肾脏的正常运转。如尼古丁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伤害到肾小管的功能,加速慢性肾脏疾病恶化;而砷随时间的积聚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吸烟还会使患上肾癌的风险增加50%。
而大量饮酒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不仅加重了肾脏排泄负担,还会引发肾结石、痛风、肾病等。
5 浓茶饮料
浓茶中不仅草酸含量较高,而且还含有较多的氟,除了容易引起草酸钙结石,还因摄入过多的氟时,会增加肾脏排泄的负担。
很多年轻人喜爱喝饮料而不爱喝水,甚至把饮料当成水来喝,殊不知,软饮料和运动饮料基本为酸性,过量饮用会改变人体的酸碱度,肾脏是调节人体内酸碱度的重要器官,长期过度摄取酸性饮料会增加肾脏损伤的概率。
而且碳酸饮料当中的糖、磷酸盐、咖啡因等成分都会促进钙排出,一旦尿液中的钙含量过多,就会形成结石,伤害肾脏。
此外,运动饮料中含有额外的电解质与盐分,有慢性肾病的人,则需小心这类饮料。
6 劳累熬夜
经常熬夜的人最缺乏的就是睡眠,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长时间缺乏连续性睡眠,会影响肾脏的休息,会影响肾脏的正常运转,导致毒素排出不畅继而损伤肾脏,特别是女性。
劳动强度较大的人群容易身体疲劳,脑力劳动者长期精神紧张、久坐不动等,时间久了,肾脏的功能就会减退。
7 滥用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很多药物的代谢产物都要通过肾脏排泄到体外。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容易导致药物的慢性蓄积,使肾脏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例如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去痛片、扑热息痛),抗生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利福平)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毒性,可能会引起急性肾损伤。因此药物应尽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禁乱吃药,更要减少所谓“保健品”的使用。
8 缺乏运动
保持健壮的身体,既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各种(呼吸道、皮肤等)感染,又可以把身体各个器官功能活跃起来。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肾脏排泄产物和毒物。
03
如何揪出早期慢性肾病?
李天提醒,慢性肾病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病情进展缓慢,不容易察觉到。
若出现眼睑浮肿、颜面苍白,精神不振、疲劳、乏力、排尿异常、尿液中有泡沫、尿液颜色加深等现象应尽快行尿常规、肾功能、血糖、肾脏B超、测血压等检查,尽早发现肾脏病的一些蛛丝马迹。
04
养成好习惯,可防止病情进展
即使对已发生的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防止病情进展。
李天建议,在饮食方面应做到,优质蛋白、低盐、低嘌呤、低脂、低糖,不暴饮暴食,不盲目进补;适当多饮水,不憋尿;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防治感染、避免滥用药,切忌一念之差给肾脏造成永久伤害。
同时至少每半年一次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孩子和我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