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形象的窗口 助力脱贫的平台——“一会一节”丝绸之路旅游商品展侧记
展示形象的窗口 助力脱贫的平台
——“一会一节”丝绸之路旅游商品展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荟萃丝路名品,助力脱贫攻坚。7月30日,“一会一节”丝绸之路旅游商品展在合作市开幕,吸引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以及国内省内众多企业的热情参与。在主办方的精心组织下,展会成为参展单位展示新发展、新形象的窗口,同时也为助推文旅产业扶贫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开眼界长见识 促进交流合作
浓郁的民俗风情表演、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魅力独特的旅游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设在此次旅游商品展上的展台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崇左有着亚洲第一的德天跨国大瀑布,曾是电视剧《花千骨》的主要外景拍摄地,花山岩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我们还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崇左市文化旅游局局长冯明春十分热情地一一接待来访者。他告诉记者,崇左还专门邀请《印象刘三姐》的创作团队量身打造了崇左实景剧《花山》,这样既可以把更多的游客“请进来,留得住”,还可以让游客“住得下,能消费”。而且,由于实景剧的演员和外围服务人员很多是当地的村民,这样还可以为村民拓宽致富渠道。
冯明春表示,文旅产业要做好,对外推介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以此来弥补在知名度和美誉度上的不足,努力把“养在深闺人未识”变成“撩开面纱世人知”。
在此次展会上,参展单位都拿出了自己最经典的旅游路线、最独特的文创产品。此外,还专门设置了“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摄影展、《读者》百期封面图展、唐卡艺术展等展览。
在定西市组织的“文明晨曦,远古之光——马家窑文化彩陶美术作品展”上,展出了34件彩陶实物和大量美术作品。马家窑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定西马家窑村而得名,是当地发现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址,定西市组织此次参展的目的在于搭建一个沟通交流、互鉴共享的重要平台。
为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力度,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此次展会专门设置了“一带一路”国际展区,邀请了“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法国、印度、巴基斯坦等14个国家的参展商,展示各国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商品近1300多件。记者在展区看到,来自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金属工艺品、手工挂毯等展品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俄罗斯杰里姆商贸公司的参展员丹尼尔告诉记者,此次受邀参加旅游商品展收获非常大,通过与各国文旅产业人士共同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开眼界、长见识,在时代的潮流中谋求发展。
发掘特色优势 助推产业扶贫
做工精巧的刺绣靠枕、布玩偶、装饰品……这是摆在“一会一节”丝绸之路旅游商品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展位上的旅游商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贾巴子则正在忙碌地向来往的游客、旅行商推介着自己的产品。
贾巴子则是凉山州一家服饰公司的负责人,近年来她在梁山贫困乡村免费培训600余绣娘,同时还和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公司接单后委托贫困户加工,原材料和花样设计均由公司负责,贫困户制作完的商品公司加价10%支付薪水。“我带来的手工艺品很多都是贫困户手工制作的,这些商品在展会上非常受欢迎,这种传承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销售前景非常好。”贾巴子则高兴地说。
记者注意到,在这次展会上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特色旅游商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如酸奶、奶酪、蜂蜜、民族刺绣、土布等,对内地游客和旅行商有很大的吸引力。
临夏州很多地区的群众素有制香和手工制作布鞋的传统,在此次展会上,临夏县百利布鞋加工合作社和康乐县扶贫车间新平制香公司均带来了品类丰富的产品,备受参观者青睐。“这些看似土里土气的‘农’字号商品,销售特别好。”相关人员指着展位一角摆着的产品介绍。
每一个旅游产品的背后都是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陇南市文化旅游局在筹备此次展会布展时,专门向各县市发出征集。在陇南展区,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刺绣品等琳琅满目。“我们坚持‘产品出村、助力脱贫’的原则,优中选优带来了30多家企业的50多种产品,旨在扶持贫困乡村特色旅游产品实现产销对接。”陇南市展区工作人员表示。
“此次展会是在文旅融合中的一次大型推介活动,不仅推介旅游产品,还展示文化。同时我们还突出了助力脱贫攻坚的主题,为贫困地区旅游特色产品搭建销售平台,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更多的贫困户链接旅游项目、参与旅游事业、分享旅游红利。”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