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男性保健  性爱保健

被吹上天的5种保健食品,实则坑钱第一名,劝告父母:谨慎购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5-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苏某在医院体检时,发现右侧乳房上方有一个小肿块,被确诊为乳腺癌。

当苏某还在考虑是否进行乳腺癌治疗的时候,朋友周某向她推销了一款保健食品,并宣称吃了该保健食品后可以让癌症患者的肿瘤变小、让小肿瘤消失,即使没有肿瘤的人,吃了后也能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苏某信以为真,先后向周某采购了5万多元的保健食品。

苏某吃了这些保健食品后,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反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不到3年,乳腺癌转移到肝肺,病情恶化去世了。

像苏某这样因为把保健食品当药吃而延误病情的案例,近年来时有发生。保健食品到底有没有效?如何安全挑选?

一、保健食品是保健品吗?靠谱吗?

很多人都存在“保健食品=保健品”的刻板印象,但实际上保健食品、保健品并不能混为一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保健食品工艺标准审评部刘洪宇处长表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关于“保健品”的法律定义,保健品一般是普通公众和媒体对宣称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产品的泛称,包括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等。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16740)的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是食品不是药品,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

那么国内的保健食品安全吗?由于市场上存在虚假夸大宣传、虚假功能声称、制假售假、违法添加等一些行为,可能导致民众对保健食品信任度下降。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保健食品注册处处长宛超曾表示,保健食品行业整体稳中向好,国家督查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非法添加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二、被吹上天的5种保健食品,谨慎分辨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很多人家中都摆着各种功效不同的保健食品,平时也总会买点保健食品来孝敬家中的长辈,但你可否曾经想过,这些保健食品真的需要吗?

1.蛋白粉

这些年来,很多商家声称吃蛋白粉就能长肌肉,无论胖瘦都应该补充点蛋白质,于是蛋白粉就开始热卖起来了。

但实际上,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所需蛋白质为1克,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无需额外补充蛋白粉,更无需花两三百块买一罐400克的蛋白粉。

2.葡萄籽

商家宣称葡萄籽可以抗氧化、延缓衰老,更能抗癌,于是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是卖得相当火热。

虽然有不少实验数据发现葡萄籽提取物具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但这些结论的前提都是“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

而“体外实验”不等于“体内有效”,这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性的癌细胞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3.鱼油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排在畅销保健品的前列。鱼油真的对身体那么好吗?实际上,鱼油来自于鱼,而且鱼油提纯技术并不稳定,吃鱼比吃鱼油更直接有效

鱼中不仅含有鱼油,还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还很低,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4.海参

海参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极好的养生保健食品,不仅蛋白质高,还能让人越吃越健康,餐馆里卖的海参可贵了。然而实际上,海参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人体对海参所含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吸收率并不高

想要补充蛋白质,与其吃海参,不如吃鸡蛋,鸡蛋才是最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哪怕是豆制品和青菜,其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胜于海参。

5.酵素

近年来,酵素也是很火的保健食品,很多商家都声称它能帮助减肥、排毒和美容。实际上,“酵素”只是“酶”的日本名。一般而言,酶在酸性很强的胃内环境中是很难生存的,加上胃中还存在可以把酶切开的胃蛋白酶,小肠里又有攻击性更强的蛋白酶,经过胃肠消化吸收后,酶基本没有活性了,吃了作用也不大。

三、4类人群,可适量服用保健食品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教授指出,吃保健食品时一定要把握好“量”和“度”,不能用保健食品来替代好好吃饭,否则容易导致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缺乏或失衡,甚至会造成营养不良。不过,以下4类人群是可以适量服用保健食品的。

1、备孕和孕期的女性补充叶酸

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孕期如果缺乏叶酸,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多系统的畸形。

因此,妇产科医生都会建议在怀孕前3个月就要开始服用叶酸。常见的叶酸有多种规格,备孕和孕期的女性一般是选择0.4-0.8毫克的叶酸,但具体还是要遵循医嘱的剂量来服用。

2、孕产妇、老年人补充钙片

女性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负担着“两个人”的营养重任,一旦缺钙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发育。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体内钙质流失也会明显增多,加上牙齿和胃肠功能又经常存在问题,所以需要从外源性补充更多的钙质。

因此,孕产妇和老人如果无法保证从食物中摄入足够的钙,而且又没有相关禁忌情况的话,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地服用钙补充剂。

3、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帮助婴幼儿维持神经肌肉功能的正常和骨骼的健全。一旦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引发佝偻病、受阻痉挛和骨质软化症。

由于婴幼儿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低,加上接受日晒时间相对较短,故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一般建议,在婴儿出生2周左右,可以开始遵循医嘱补充维生素D。具体要补充到几岁,可以根据孩子的健康状况、户外活动情况、当地气候特点、其他禁忌情况等因素,由医生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4、素食者注意摄入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存在于牛肉、蛋类、鱼类、牛奶和动物肝脏等食物中。如果长期吃素又没有合理安排膳食,很容易出现缺乏维生素B12的情况,可能造成营养不良、贫血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因此,建议素食者可以适当地吃些腐乳、豆豉、臭豆腐、豆瓣酱、酱油等发酵类豆制品来补充维生素B12,必要时还可遵循医嘱服用维生素B12补充剂。

四、科学选购保健品,记住几个原则

面对琳琅满目的保健品,我们该如何科学选购呢?不妨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要正确认识保健品,谨防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身体机能、改善亚健康状态和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虽然对于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绝不能代替治疗药物

有病了应该第一时间去正规的医院接受规范治疗,保健品也应该在征询医生意见后科学地服用。

如果保健品宣传中带有“根治”、“疗效最佳”等疗效和绝对用语、学术机构或患者等名义作证明的、“康复”和“消失”等断言字眼的,这些都属于虚假宣传和违法行为,消费者要注意分辨,避免上当受骗。

其次是注意食用量。任何保健食品都要按照规定的食用量进行食用,千万别当普通食品来吃,否则可能会给人体带来急性和慢性的危害。

最后,要在正规轨道购。购买保健品时,要去合法的药店、商场等,这样才有质量和售后保证。如果购买渠道的主体和经营地址不明,或者大多异地消费,一旦出了问题往往是很难追究的,更可能会血本无归。

保健食品是食品非药品,是无法取代药物或正规治疗方式的。想要改善健康状况,还是要搭配合理饮食和规律作息,以及规范治疗。平时选购保健食品时,千万不要被商家的宣传话术影响,而是要看清楚保健食品是不是你需要的,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健品的服用。

,导视系统,鲁荣渔2682号惨案,状元的小公主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5234.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四妙丸,郑家榆个人资料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