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题材影视百花齐放,对越反击战等对外战争也值得大书特书
央视综合频道《跨过鸭绿江》正在热播,尽管因为制作仓促让该剧质量打了折扣,但是当唐国强饰演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掷地有声的说出“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时候,这部剧的意义就已经超越了剧作本身。
《跨过鸭绿江》
《跨过鸭绿江》的故事背景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尽管看上去万象更新,实则“内忧外患”,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毛主席、彭德怀为首的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不畏强权,人民军队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而进入新世纪后,国际环境依旧错综复杂,尤其是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依旧横行。
致敬最可爱的人
2000年之后国内出现了一股对抗美援朝战争题材影视的阻挠的势力,尤其是对电视剧《抗美援朝》播出的“阻挠”,是一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必须予以坚决的反对!
幸好如今我们看到了央视倾力打造的《跨过鸭绿江》,未来还会有电影《长津湖》《决战上甘岭》、电视剧《冬与狮》等等,抗美援朝题材影视百花齐放。
《跨过鸭绿江》
另外,强烈建议开播2000年拍摄完成的电视剧《抗美援朝》,鼓励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创作抗美援朝战争的影视作品,通过文艺作品让更多年轻观众了解那段血和泪铸成的国史。
古月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在抗美援朝期间说过一句话,“时间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的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如今读来依旧热血沸腾。
和平是用战争换来的,退让、躲避是阻止不了战争的。新中国成立后外部环境很差,人民军队除了抗美援朝战争之外还打了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当今的和平和幸福生活。
所以,建议广电总局鼓励建国后战争的影视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复兴中华!
图片来源:电影《芳华》
▲图片来源:电影《芳华》
新中国成立后共经历了8次主要的对外战争,分别是抗法援越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中印战争、苏珍宝岛战争、抗美援越战争、抗美援老挝、中越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新中国的外战史可谓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值得影视界对此大书特书。
《高山下的花环》
▲图片来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2000年之前,国内不少经典影视作品就是以这些外战史为素材创作的,比如谢晋执导、唐国强主演的经典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影片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保卫国家、以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虽然这部电影中并不是全景展现对越反击战的始末,但是凭借优秀的故事和真挚的情感征服了观众,如果放到如今至少是十几亿票房打底。
电影《芳华》
近几年,对越反击战出现在了部分电影中,比如电影《芳华》,但是相比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甚至抗美援朝战争,对越反击战等建国后战争影视化作品还是“寥寥无几”。
其实建国后的对外战争除了抗美援朝之外,类似于对越反击战之类的战争都是“势如破竹”。
图片来源:电影《芳华》
▲图片来源:电影《芳华》
以对越反击战为例,解放军发扬了历史上积累的大兵团作战经验丰富的优势,集中强大步兵、炮兵、装甲兵,全线出击,使敌首尾难顾,穿插分割,先围后歼,打得气势如虹。
结果就是越军处处被动,损兵折将,一败涂地。
马少骅曾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饰演邓小平
当时邓小平同志的说法是,“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
建国后的对外战争见证了人民军队战斗力的日益增强,也反映了中国国力的逐渐强大,理应在影视界获得与现代军旅题材同样的重视程度。如今,抗美援朝题材大放异彩,相信对越反击战、中印战争也要“提上日程”了。
- 标签:雪碧音碰音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