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解读男人  她世界

《第一滴血5》之后,好莱坞硬汉电影时代正式终结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4-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第一滴血5》之后,好莱坞硬汉电影时代正式终结

如今的好莱坞随着超级英雄电影的崛起和科幻故事的盛行,不再热衷于塑造新的银幕硬汉形象。

相比这些带着凡人躯体的硬汉,那些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和金刚不坏的机器人角色似乎更能满足电脑特效快速发展下的潮流。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诞生的《终结者:黑暗命运》与《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相比以往的硬汉电影更具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

从新千年到来之际到2019年的结尾,两个年过半百的银幕硬汉不知不觉又在银幕上坚挺了二十年。

史泰龙和施瓦辛格的电影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标杆到今天的怀旧象征,时代的沧桑巨变从中也可一窥一二。

英雄的诞生,时代的呼唤

对于70年代的美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注脚,“太空竞赛”、“水门事件”、“黑人民权运动”、“越战风波”……

这个时期的美国面临着诸多的外部危机与挑战,同时亦需要正视国内社会此起彼伏的矛盾运动。

而作为内外矛盾综合体的“越南战争”无疑是众多时代大事件中最让人刻骨铭心的。

这场错误发动的局部战争给美国国内民众带来巨大心灵冲击的同时,亦使社会承受了巨大的负担。

军费的巨大开销、士兵的伤亡,大量带有战后应激创伤症状的退伍士兵以及由战争带来的疾病、毒品和政治变革等等,一场越战几乎就是美国半个七十年代的真实写照。

这样一场残酷现实的现代战争和其所带来的诸多严重社会问题,怎么会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呢?

大量“越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好莱坞电影在七八十年代屡见不鲜,而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第一滴血》小说原著。

作为时任爱荷华大学文学系教授的大卫 莫瑞尔,可谓是那个年代的青年才俊,在和一名参加过越战后退役的学生相处中,他有感于社会现实和战争残酷,奋笔疾书写出了他一生中最卖座的小说作品《第一滴血》。

可即便《第一滴血》小说一经问世就畅销全美,并且深受《时代周刊》与《纽约时报》的好评,这部诞生于1972年的小说作品依旧走过了历经十年,坎坷不断的电影改编之路。

直到史泰龙正式被确定为电影主角兰博的扮演者,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才由此步入正轨,并最终得以上映,成为影坛经典佳作。

复仇故事下的多主题现实隐喻

可能在今天看来,很多人会很难理解像《第一滴血》这样一部充斥着大量限制级暴力镜头和流血画面的B级片何以能够在当年以小博大,用区区1500万的制片成本赢得1.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那我们不妨从原著和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进行一番深刻解读和阐释。

影片的开头,一身邋遢行囊、披肩散发的越战老兵兰博突然出现在原本波澜不惊的肯塔基小镇。

作为小镇治安维持者的警长在一开始就先入为主的将他视作是原有公共秩序的破坏者,而不是以一种包容平等的态度去面对兰博这样一个风尘仆仆的外来者。

如果将这个故事情节与时代背景相融合,观众可以迅速发觉,警长所代表的不就是六七十年代那些在面对高涨民权运动时,采取粗暴态度的官员和公权力机构吗?而兰博至始至终的弱势形象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恰恰就是马丁 路德 金等民权运动者的真实写照吗?

小镇警长这种从一开始就发自心底的不公正对待导致了后面,不分青红皂白将兰博以游民身份投入大牢,并且百般羞辱的后续情节。

在牢房中的遭遇使兰博回忆起了自己身处越共集中营的日子,并最终激发了兰博在面对战争和敌人时所爆发出来的兽性。

这种情节突转在给观众带来强烈内心冲击的同时,也激发着深度的思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