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解读男人  男性情感

人民日报海外版:别让电商数据成为“皇帝的新衣”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353万次播放0人下单?近日,微博平台发布消息称,有用户通过某网红账号付费推广产品,发现该账号存在严重的“刷数据”行为,经微博调查属实,决定关停该账号。

  对于行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数据造假问题,有网友调侃“早知道数据有水分,但至少也是油里兑水,差点儿也是水里面掺点油,谁曾想这次全是水,一滴油都没有。”无疑,这场颇具黑色幽默意味的闹剧,揭开了“网红+电商”这一新业态中数据造假的冰山一角。

  本来,借助网红来带动电商销量的模式无可厚非,但一些“网红带货”背后潜藏着庞大的数据造假灰色产业。此前,曾有媒体揭露过,国内目前刷量平台至少有1000多家,其中头部的100家每月流水超过200万元,估算从业者累计达900多万。难以想象,这数以百万计的从业者是如何与平台方、网红等“合谋”,给数据穿上“皇帝的新衣”。

  数据刷量、造假何以成为久治不愈的行业顽疾?今年10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说了句实在话,“一些商家揣着赚一笔是一笔的思想,把价格定得虚高,却不太重视商品质量。”

  这话不假。互联网时代,商家想要增加曝光率是正常的。但倘若把心思都花在“打扮”自己的数据上,不想着提升产品和服务,可就大错特错了。且不说假冒伪劣泛滥坑害消费者,监管部门不会袖手旁观,就算侥幸逃脱法网,上当受骗的消费者也不会罢休。

  嘴上叫着“亲”,心里想的却是掏空消费者兜里的钱,这样的歪门邪道注定不能长久。透支了消费者的信心不说,也出卖了品牌商的利益。前段时间,第三方监测平台秒针系统《互联网广告异常流量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异常流量的占比为30.2%,品牌广告因异常流量造成的损失超过260亿元。整天在心里打着小算盘,琢磨着“骗一笔是一笔”,时间长了,还有哪个世界知名的品牌商敢跟你做生意?

  说白了,电商数据造假这事屡禁不止还是因为收益远大于成本。要想从根源上治理,光靠阶段性的整改还不够。相关部门应建立网上巡查机制、网上“带货”信用体系等,在全网形成常态化的各类数据打假行动,挤干“注水”爆款,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