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自行车的“大脑”何以登上《自然》封面?
天机芯试图突破瓶颈,实现“异构融合”,即融合两种人工智能范式,不仅在算法上,更是在硬件上。包括赵明国在内,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的整个团队与这个设想周旋了七年。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本刊记者/李明子 发于2019.9.16总第916期《中国新闻周刊》
如何让一辆单车自主行走?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赵明国或许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他研究智能自行车已经五年多。经过几轮升级进化,这台通体黑色的高科技自行车已经可以在变速跟踪目标的同时主动躲避障碍、理解语音指示并自主决策了。
这归功于它的“大脑”,一枚名为“天机”的人工智能芯片。“自行车只是天机芯的一个应用,目的就是验证这款芯片的设想是可行的。”赵明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然了,现在还不能指望车子摔倒后自己学着站起来。”
尽管AI一词最初就是用于表达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机器智能的含义,但在其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中,AI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成为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的代名词,远离了智能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忘初心”的研究人员共同成立了人工通用智能协会,并确定使用人工通用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作为该领域的正规称谓。
在人工通用智能领域,基于计算机科学的算法是主流,其具体应用如图像识别、语言处理和游戏等,已然深入日常生活,可以高度准确地完成指定任务,但还无法像人一样具有思考和决策的智慧。另一个发展方向则是以生物领域的神经科学为导向,试图模仿人类大脑皮层,但还没有成熟的应用。由于两者在公式和编码方案上的根本差异,此前分别依赖于截然不同平台。
天机芯试图突破瓶颈,实现“异构融合”,即融合两种人工智能范式,不仅在算法上,更是在硬件上。包括赵明国在内,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的整个团队与这个设想周旋了七年。
今年8月,天机芯登上《自然》杂志的封面。“异构融合本身是颠覆性的,没有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参考资料。”此次研究的合作单位成员、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终身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赵蓉解释说。赵明国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采访时表示,“天机芯为未来人工通用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国内媒体则称赞说,“这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Nature论文零的突破”。
“人工通用智能最好的前景就是将机器学习与大脑建模结合起来,这也是异构融合方案吸引人的地方”
天机芯被安置在自行车后座一个黑色盒子里,实际上还没有小拇指甲盖大,准确数字是3.8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