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验室里的成果”助力协同创新
如何提高小米加工副产品的附加值?这个问题曾让河北巨桥仓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很是挠头,得益于北大邯郸创新研究院的牵线搭桥,北大营养学博士接了这个课题,不到一个月就给出了技术解决方案。
从企业自己四处奔走找高校院所求方子谈合作,到机构牵线精准对接专家团队搞攻关解难题,研发成本大大降低。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大潮之下,类似创新研究院这样的校地、校企合作机构,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时代对企业技术生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座座“智力合作”的桥梁,成为企业突破自身资源禀赋瓶颈,赢得创新主导权的加速器。
从更大视野看,密切协同让创新资源在更广阔区域开枝散叶,也是应时应势、互利共赢的务实之举。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聚集了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智力储备极其丰富。然而受制于首都产业结构、空间规划等现实约束,无法让所有创新成果均在本地转化。一些重要科研成果要么躺在实验室里,要么躺在科研人员的电脑里。相较之下,津冀两地企业众多,市场广阔,成本较低,正适合大量技术应用落地。千方百计突破信息壁垒,更广泛地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也为北京的创新资源发挥更大更积极作用提供了新场景、新机遇。 当然,加大协同创新,撮合供需完成“技术供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推动相关配套到位。有的项目除了技术支持,还需要新建办公生产厂房;有的对产业配套要求高,还需要本地产业的无缝衔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多多念好“服务经”,对合作企业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扶。只有解决了创新路上的一个个“拦路虎”,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带动效应。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城市群,科技创新对于京津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需协作,协作靠机制,机制必求实,三地的协同发展一定能释放出更大红利。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