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判一个,也不错放一个!
我们一起走进
北京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实验室
听这里的工作人员讲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奋战的70多个昼夜
确诊第一例心情特别复杂
张代涛,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副所长。2019年的最后一天,网上流传的一则消息中,有四个字引起了他和同事们的强烈关注:“冠状病毒”。
张代涛
疾控人的敏感,让他们立刻警觉起来。有效信息很少,没有检测样本,在讨论了各种可能性和应对方法后,大家开始分头忙碌,查阅文件、进行试剂储备、探索检测方法……
1月上旬,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数据公布以后,张代涛和同事们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法,形成了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相互补充的检测方案,确保检测结果及时准确,编织出一张捕获病毒的大网。
1月中旬,两个采自北京地坛医院的鼻咽拭子样本送到了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的实验室。
当时,北京市对肺炎患者要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肺炎患者如果曾经到过武汉,就会采集鼻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实验室已陆续收到了一些医疗机构采集的样本。
鼻咽拭子样本在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时,如果患者的冠状病毒检测为阳性,电脑屏幕上会呈现一条S形曲线;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显示为一条直线。初期送来的样本检测结果都是一条直线。直到这一天,地坛医院送来的样本检测结果变成了一条曲线,这条S形的曲线陡然上升。
“阳性!”此时,技术人员潘阳、崔淑娟和李夫正在实验室,阳性这个结果让他们和疾控中心的所有人有种“靴子落地”的感觉。但“靴子”落地之后,也意味着更加忙碌。第一例确诊病例需要国家疾控中心的复核。“我们对自己的检测结果充满信心。”很快,国家疾控中心的复核反馈回来了,阳性!
1月20日凌晨,北京市对外发布,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
一昼夜检测了600多件样本
随着北京市第一例确诊病例的报告,很快,医疗机构采集的一批又一批鼻咽拭子样本送到了这间实验室。承担新冠病毒检测工作的人员从10个增加到20个、40个。
实验室成了北京市疾控中心最繁忙的地方,他们检测的很多样本含有的新冠病毒,这个“杀手”是用肉眼无法捕捉的。每次在实验室检测,他们都要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装备,完成复杂的实验操作。最忙的一个昼夜,他们检测了600多件样本没有一丝差错。
准确,是第一位的要求。如果是假阳性,就是错判;如果是假阴性,就等于向社会中播撒了一个传染源。但是,新冠病毒检测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病程发展以及样本采集和保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样本都是一道待解的难题,需要排除各种干扰、找到准确答案。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每份样本都需要两种试剂同时检测,而只要检测结果存疑,就要重新采样、重新检测。
曾经有一名肺炎患者,在一家医院检测为可疑阳性,但是患者在到达这家医院之前,已经陆续在几家医院反复就诊过。到底她的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不仅关系到患者本人诊断的准确性,还关系到此前她曾经就诊过医疗机构的人员是否要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等一系列问题。
鼻咽拭子样本送来了,检测结果为明确的阴性,但是在医疗机构的实验室检测为阳性。到底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反复检测了7次,同时这家医疗机构所在区的疾控中心也同步进行检测,全部为阴性。最终,这名患者被排除了新冠肺炎。
面临境外输入新挑战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穆效群说,疫情初期,全市的核酸检测都由市疾控中心来承担。后期增加了37家网络实验室,另有5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北京市疾控中心不仅要保证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也要对网络实验室和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控制。
穆效群
上周,穆效群带着样本“盲盒”到5家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全部达到标准,流程也完全符合规范。
新冠肺炎病例诊断和排除,依靠的就是新冠肺炎病毒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实验室的检测人员,从新冠病毒还没有威胁到北京时,就构筑了疫情防控的坚实基础;当疫情袭来时,用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每一次检测。不错判一个,也不能错放一个。
疫情发生以来,检测队伍从最初的三四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0余人,一共完成了4000多份样本的检测。
随着疫情的发展,目前,病毒检测室接受的样本主要是来自机场的入境人员的确诊检测和疑难样本的复核检测,这对速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疾控中心五楼的实验室,依然昼夜灯火通明。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