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认为:我国能源需求重心正逐步转向生活消费侧
8月22日下午,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在北京举行2019版《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发布会。这是该院连续第四年发布《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着眼从当前到2050年全球能源转型和中国能源变革趋势,为政府、企业以及研究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报告认为,中国能源需求重心正逐步转向生活消费侧,表现为工业用能占比持续回落,建筑用能占比不断提升。在基准情景下,一次能源需求预计2035-2040年间进入峰值平台期,中国将以更低的能耗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但是2050年前工业用能在终端用能的比重还将超过50%,这与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以及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密切相关。中国的用能结构将更加清洁、低碳、多元,终端用能结构将继续维持电代煤、气代煤趋势,非化石能源与油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2050年将超过煤炭。石油需求预计2030年前后达峰,峰值为7亿吨左右;天然气2035年和2050年需求量分别达到6100亿和6900亿立方米。这意味中国长期内是全球油气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而对于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报告认为,将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一方面得益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速的逐渐放缓,另一方面得益于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准情景下,2050年前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并达到182亿吨,增速明显放缓。2050年,油气占比约在55%。未来世界油气的增长将更加集中于亚太地区,而供应增长则主要来自美洲、中东等地,这使得亚太地区在2025年成为世界唯一的原油净流入地区。亚洲天然气进口量的增加也使得全球天然气贸易更加活跃,LNG市场更加繁荣。但若世界逆全球化形势加剧,则将很大程度上制约油气贸易,影响油气需求,而各国为了确保本地能源安全,或将加大煤炭等本地资源开发力度,拖慢应对气候变化节奏。
中国石油集团规划计划部总经理杨华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方向日益成为共识,但对转型路径与预期进程的分歧也日益突出。能源转型是能源发展阶段性变化的表征,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能源发展进程,技术进步决定能源转型的边界,政策选择引导能源发展的节奏与力度。中国石油发布能源展望报告,就是希望给世界一个中国视角,从多角度推演能源转型的最佳路径。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告诉记者,基于过去一年社会经济格局新变化、能源政策新调整、传统和新兴技术新趋势,报告在世界能源展望部分增设了逆全球化情景,同时设置了油气生产技术突破和氢能汽车更早突破两个案例。在中国能源展望部分,根据现阶段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增设了不同情景,即美丽中国情景和智能互联情景,并就氢能汽车更早突破案例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多路径分析,为行业决策提供更多视角和更多参考。
发布会上,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主任工程师王利宁博士代表研究团队分享了主要研究成果。他介绍说,2018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再创新高,但极端天气的频发,使人们意识到保卫全球家园刻不容缓,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和美国能源独立影响世界政治经济以及能源发展和格局变化。化石能源清洁化和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仍是未来能源发展大趋势,技术和政策将协同发力引导能源变革。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学会(IAHE)副主席毛宗强,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徐小东,国家能源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瑞峰,中国石油集团规划计划部副总经济师朱兴珊以及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所长戴家权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