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冲刺阶段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书诣给“高三党”支支招
(西部商报记者 熊园)距离高考还有20多天,高三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纷纷进入最后的心理鏖战。高考既是考知识、考能力,也是考心态,考身体。如何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保持好状态?如何战胜最后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小波动?今日本报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书诣来给“高三党”支支招。
临近考试,不少考生的睡眠变差了,他们白天学习明明很累很辛苦,到了晚上也极度困乏,但一闭上眼,反而睡不着了,越睡不着就越烦躁不安。
冲刺阶段,身体和心理疲惫都进入了临界点,考生们会出现各种不适状况。首先要顺其自然,接纳现实,不要自己把自己了。出现入睡困难,主要是心事太多,一闭上眼,大脑其实还在不停地工作,总是患得患失,想入非非。考生闭上眼后什么都不要想,进入无意识状态。没有心事了,入睡自然就容易了。
有的考生可能平时睡眠不好,周末放松时反而睡得香,日上三竿才起床,但同时也会抱怨自己,对睡懒觉很。其实完全没必要,偶尔睡懒觉是对睡眠不足的补偿,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另外,平时睡不好的考生也可以暗示自己,睡不好没关系,周末可以好好补,这样就会慢慢让自己把注意力从入睡困难中转移。
有些考生在冲刺阶段容易分心,越来越难集中,越想专注越静不下心来学习,进而让情绪烦躁不安。
学习难以集中,也是内心紧张的表现。考生首先要平复自己的心绪,如果分心了,就先让自己从学习中转移出来,不要对自己的分心太纠结,允许自己的思绪短暂地“神游”,避免情绪烦躁。
运动可以缓解焦躁不安的情绪,高三考生运动,要明白“10分钟愉悦的有氧运动=1小时高效的学习”。每天10—20分钟的体育锻炼,但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鼓励户外运动,比如慢跑、踢毽子、打羽毛球等。
很多考生到了这个阶段都会遇上高原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上不去。随之而来的就是紧张和烦躁,自信心受到打击等。
复习的最后阶段,劳逸结合特别重要。很多考生到了这个阶段会惜时如金,自觉地放弃休息时间。实际上,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状态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大脑未得到足够休息,考生要明白,勤奋≠成功,有张有弛才能到最后。因此,每天一定要抽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让大脑彻底放松,要心理暗示自己,“快乐运动=高效率学习”。
首先要明白,高考是人生发展中一个需要经历的重大事件,重要性固然很高,但是,考试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不是社会发展的全部。所以一次考试考不好,也不能代表一个人人生的全部。这次考试也许不能达成理想的考试目标,这只是会影响到你给自己预设的人生发展径,但只要我们放眼更广阔的世界,你一定能看到更多更宽阔的发展道。可以将这个考试结果视为自己的一次挫折,梳理情绪,接受这个结果,自己的问题、总结没有考好的经验教训,重新组织学习计划。任何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
对于考生来说,前一天没有睡好,是不是第二天就一定会很困?实际上,由于考试的时候都会紧张,并且会比较兴奋,所以不会觉得困。如果前一天没有睡好,第二天出现头晕等状况,主要是由于自己感觉没有睡好的心理压力造成的,因为你自己在心里已经觉得自己没睡好,所以应该头疼。于是潜意识就让你头疼了。实际上,纯生理上的没有睡好,一般不会对正在壮年的孩子造成太多的影响。很多有过通宵游戏经验的同学,一个晚上都很兴奋地玩游戏,第二天早晨往往很。
播放一些放松的音乐,随着音乐冥想,并进行深呼吸,将思绪转移到冥想或自己的呼吸频率上来。躺着放松就好了,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入睡。
高考第一天上午的作文,下午的数学,都会是考生结束第一天考试后最在意的,由于心情紧张,最容易出现发挥不理想的情况。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首先相信大部分家长能做到不责怪孩子。但要提醒的是,家长容易犯另一个错误,告诉孩子:“别想了,想了也没用”“不会的,情况没你说得那么糟!”以为这样的情况可以缓解考生的压力,殊不知,这其实是在盲目地否认孩子的失利,孩子会感觉父母不能接受他的失误。孩子当然知道“想了也没用”,他也知道“只是这一门课考砸”。但他内心是惴惴不安的。
家长这时候应该倾听他的不安,他的委屈,他的。只要有人理解他,才能让他情绪稳定,当情绪平稳以后,他能够振作起来。鼓励孩子自己接受这个结果,就不至于影响到后面的考试。
考生家长在高考冲刺的最后一个月里应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降低给孩子的心理压力,以最积极的助考心态面对孩子。同时,做好后勤服务。同时,指导孩子一些适合自己的冲刺方法,比如:1.引导孩子高度重视错题;2.找准薄弱点重点突破。但不可让孩子打疲劳战,不要盲目地到处报班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