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治愈一夏
你会不会在夏天想念夏天?
溽热盛夏,炽热的地气蒸腾,穿花衬衫的老奶奶摇着老蒲扇悠悠经过,淡淡蒲草香勾起一串关于儿时夏天的记忆。
凉席、穿堂风、仲夏清甜爽口的西瓜、门外蝉吟着夏的燥热,屋内奶奶为我轻摇老蒲扇。没有空调,没有WiFi,日子散漫而惬意。
童年夏天的快乐,一块清甜可口的西瓜就够了。/《千与千寻》
每个人的记忆里,大概都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当下的环境或许在不断地变换,或起或落,忽高忽低。很多时候都是我们无法去掌控的,但那些似曾相识的嗅觉记忆,总是能把人带回到真实的过去。会在世事无常的当下,格外使人心安。
凭着气味,打开记忆的匣子,找到回家的路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里有个经典场景,一块泡着茶水吃的小玛德莱娜蛋糕,让主人公“我”突然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裹着茶香的蛋糕打开记忆阀门,唤醒童年与家人的记忆,“大街小巷和花园都从茶杯中脱颖而出”。
这种因气味而唤起久远往事的现象,被后人称为“普鲁斯特效应”。行路途中偶遇的米饭香、端午的艾草香、初夏的白兰花香……这些熟悉的气味,或如普鲁斯特的玛德莱娜蛋糕一样私人,让人身心愉悦。即便身在他乡,也能倍感亲切,像回到家一样。
甜甜的白兰花香,是南方初夏的味道
“阿卡的气味是海盐和香料,开罗的气味是芒果和生姜,巴黎的气味是鲜香面包、奶酪和喜悦现世。”
巴勒斯坦诗人马哈穆德?达威什曾这样描述不同城市的气味。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味,对漂泊他乡的人来说,能在怀念的熟悉气味中放松自己,便是一种安慰。
那些熟悉的气味,带着最初的记忆,调和了生活的陌生感,更是抵御苦难的甜点。
桂花酒酿,桂花糕,江南的味儿少不了桂花味儿。/图虫创意
循一缕茶香,梦回东方,在自然本色里苏醒
在儿时的记忆里,爷爷总是习惯一大早起来喝茶。放上龙井绿茶的茶壶冲上开水,茶香便氤氲在矮矮的屋子里,不蛮横地霸占鼻腔,只带来让人舒服的清香。对于中国人来说,能够引起共鸣、唤起家的亲近感的气味,最少不了的便是茶香。
想家的日子里,悠悠茶香,最是温暖人心/图虫创意
代表东方味道的茶,拥有悠久的历史。唐末已经出现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茶为食物,无异米盐”。在古代文人的叙事里,静好时光更少不了一缕茶香。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用一壶惠山泉煮水烹茶,潇洒惬意;“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春晴的日子里信笔写几行草书,悠然地煮一壶茶,在窗前细分茶沫,气定神闲。
“赌书泼茶”属于读书人的情趣;“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更是古人向往的简单生活。中国人喝茶,喝的不只是味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茶树生长在深山幽谷中,泡茶所用的茶叶和水皆源于自然。在众多茶中,未经发酵的绿茶保留了新鲜茶叶的初香,保留了真实自然的本色。这样源于自然的至清之味,正与中国人遵循的适度、自然得体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所说:“茶,正如其象形着的那般,‘人在草木间’,被自然包裹着,深深地沉醉。这是一种伟大的沉醉,我们在这种沉醉中完成真正东方的生活。”
人在草木间,偷得浮生半日闲/图虫创意
饮茶是寺庙中的流行。唐代柏林禅寺赵州和尚的“吃茶去”公案流传至今,说的是两位僧人来请教什么是禅。
无论说什么,赵州和尚一律回答:“吃茶去!”
“吃茶去”不只是去喝茶,更是禅宗讲求在“无所用心”的日常生活中见道。生活中有茶,茶中有禅,喝茶时,人处在无比放松的状态,无所思,只专注于茶,把“空性”与“当下”放进茶里,便能体会到禅。
走进全季,卸下疲惫,享受东方自然得体的禅意生活
悠悠茶香,茶味即禅味,这样的茶香让人静心,与外面喧嚣的世界隔绝开来。
闻的是茶,静的是心
记得上一次闻到茶香,是出差入住酒店时。顶着晒人的日头走进全季酒店的大堂,清淡的绿茶香干净舒适,瞬间解去酷暑带来的烦躁感,也正是进入全季大堂时治愈我的那一味。
在一间酒店包括五感六觉的所有设计要素中,嗅觉大概是最容易被忽视,却又极能给人带来不同体验感的。向来追求细节上做到极致的全季,便一直在努力寻找属于东方美学的嗅觉记忆,一种属于全季的独特气味。
Shoji Kumasaka,是拥有五十年调香经历的IFF高级调香师,三年前,他踏入全季,在遇见迎客松、山水台的那一刻,心中便已有了答案
- 标签:郭晶晶跳水视频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